近日,山西建龙能源中心通过重启蒸汽加热器,实现年节约电费超200万元的突破性成果,不仅破解了非供暖季低压蒸汽富余的“甜蜜烦恼”,更以“电改汽”的创新思路为行业节能降耗提供了新范本——这场看似简单的设备改造,究竟藏着多少技术巧思与管理智慧?
“厂区低压蒸汽富余期,为何不用来替代电加热?”7月下旬,山西建龙能源中心厂长杨建东在现场检查时,依据制氧机组的实际配备情况,提出了蒸汽替代电的构想,成为撬动节能改造的关键支点。
此前,制氧机组分子筛再生阶段完全依赖电加热器,而蒸汽加热器虽已安装却因蒸汽量不足长期“沉睡”。面对“蒸汽有余而电耗高企”的矛盾,山西建龙迅速组建技术攻坚组,对3套机组(2#30000Nm3/h、3#15000Nm3/h、4#15000Nm3/h)的蒸汽加热器展开“体检式”排查。
“蒸汽管道腐蚀严重,阀门卡得像生锈的锁!”山西建龙能源中心检修班长景文军回忆改造初期场景时仍眉头紧锁。面对管道老化、信号丢失等多项隐患,团队在37℃高温下连续作战。焊接新增蒸汽阀门时,焊花在焊工擎起的防护面罩上溅出点点星痕;铺设20米疏水管道时,员工伏在滚烫的地面上逐段测试坡度;电仪人员更是在控制柜前反复调试参数,与操作人员密切沟通,确定最优信号匹配方案……经过5天“白加黑”模式的攻坚,3套蒸汽加热器终于通过保压试漏测试,污氮气出口露点稳定在-60℃的合格线。
“看,电加热器功率表指针终于降下来了!”随着操作员按下启动键,蒸汽与污氮气在加热器内平稳热交换,污氮气温度从24℃上升至100℃后再进入电加热器加热,显著降低了电加热器电耗。改造后,3套机组共停运5组固定电加热单元(2#30000Nm3/h机组1组,3#、4#15000Nm3/h机组各2组)。经过半个月的运行观察,分子筛再生效果良好,各项指标正常。
据电耗数据统计,3套机组分子筛日平均耗电量较蒸汽加热器投运前减少了12400kWh。按年运行330天计算,仅电费一项就可节省超200万元!山西建龙气体工程师刘晋生算完经济账又算环保账:“这相当于每年减少燃烧600吨标准煤!二氧化碳减排量相当于种植11万棵杨树!”
从“闲置蒸汽”到“节能利器”,这场改造不仅是一次设备技术的升级,更是山西建龙追求极致能效的缩影。未来,该公司将把节能触角延伸至生产的每个环节,让每一度电、每一吨汽都迸发绿色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