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数据: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5.13万亿元,同比增长8.2%。狭义货币(M1)余额112万亿元,同比增长6.2%。前十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97万亿元;前十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83万亿元。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葛昕,15810671409(微信同号)转载请注明出处)
兰格点评:
2025年10月份,由于重点行业产能治理持续推进和消费潜力有序释放等因素的影响,全国PPI环比年内首次上涨,同比依然下降2.1%,但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连续第3个月收窄(详见图1)。当前国内市场引导的需求收缩继续发展,要显著加大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从而增强制造用钢需求的持续释放强度。

从1-10月的金融数据来看,信贷和社融呈现同比分化态势,其中人民币新增贷款额同比有所少增;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同比明显多增(详见图2);狭义货币(M1)同比增速有所回落,而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继续收窄(详见图3)。
从贷款端来看,1-10月企业贷款增加13.79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34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32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9758亿元,表明企业短期投资意愿继续增强,而中长期投资意愿略有减弱,短期风险控制意愿继续增强。1-10月居民贷款739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17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26万亿元,表明居民贷款需求意愿依然不强。
从社融端来看,1-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83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4.52万亿元,同比少增1.16万亿元;其中企业债券净融资1.82万亿元,同比多增1361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1.95万亿元,同比多增3.72万亿元,表明政府债券净融资力度再度增强,而企业端融资意愿呈现继续恢复态势。


当前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国际经济贸易秩序遇到严峻挑战,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主要经济体经济表现有所分化,我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加力巩固。同时,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下阶段,央行将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银行体系自身健康性的关系,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持续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工具,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同时继续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强化货币政策的执行和传导;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持续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也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落实好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重点方向。
目前来看,国内钢材市场正逐渐进入传统的需求淡季,北方地区由于季节性天气的影响,室外施工也进入了收尾阶段,而南方地区依然存在一定需求释放,但淡季特征也开始逐渐显现。而且由于品种亏损也迫使钢厂开始了部分检修,同时叠加部分区域秋冬季限产,供给端存在明显的收缩预期。在供给收缩预期以及淡季需求减弱的共同影响下,国内钢材市场或将逐渐进入“供需双弱”的行情。央行货币政策的主导目的在于“长短平衡、内外一致”,在这种货币政策的支持下,国内钢铁市场也将“静心沉稳练内功”。但在货币信贷的淡季之中,市场对于降准降息也存在明显预期,这也促使钢市回归到了“淡季看预期”的运行逻辑之下。(兰格钢铁研究中心,葛昕,15810671409(微信同号)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兰格点评:信贷平衡将缓解钢市“淡季效应”2025/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