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央企重组启幕 中电投国家核电合并获批
发表日期:2015/1/30 10:51:29 新浪财经
每经实习记者欧阳凯发自深圳
继南北车开始合并之后,与高铁同属“出海”重点领域的核电也将诞生新的“巨无霸”。
进入2015年,我国核电领域动作不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1月29日)从多个渠道获悉,今年1月初,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以下简称国家核电)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以下简称中电投)的合并事宜获得了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核电等中国装备“走出去”;昨日下午,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还和法国电力公司在京签署了核电站设计领域的有关合作协议。一系列动作表明,我国核电“走出去”的战略步伐进一步加快。
针对国家核电和中电投的合并,业内认为其最大的意义在于国产三代核电的研发技术与核电牌照资质的融合。未来,国家核电更有望借助中电投的平台,将核电资产整体上市。厦门大学能源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微博]表示,目前国家核电的CAP1400由于技术方面还需要完善,因而迟迟未能落地,两者合并将有望加速技术成熟并落地开工。届时,国产核电技术“走出去”将产生华龙一号和CAP1400两件利器。
两公司互补短板
从2014年4月开始,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将要重组一事就持续发酵,两个月后的2014年6月,两家公司正式对外宣布,正在做重组合并的工作。
据《财经》报道,国家核电和中电投的合并事宜已在近日获得决策层通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事实上两家公司的合并事宜在今年初就获得了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开会那天我正好在北京。”一位接近国家核电的相关人士向记者证实。中核工业旗下一家公司的中层也向记者证实了上述两家公司合并获批一事。
“其实在2014年早些时候就已经板上钉钉了,如今算是终于确定了。”国家核电旗下某公司的中层则向记者转述其在国家核电旗下山东电力规划院朋友的原话。
对于具体方案何时公布以及细则,上述人士表示已经进入操作程序。不过记者昨日多次致电中电投办公室主任和国家核电新闻发言人,但未得到回应。
国家核电官网资料显示,公司成立于2007年5月22日,目前已经在先进核电技术研发设计、相关设备、材料制造、工程管理、运行服务等环节的产业布局方面,形成了由4家全资子公司、7家控股子公司、2家参股子公司和6家分支机构组成的核电技术集团。
中电投则组建于2002年12月29日,为国家五大发电集团之一,是集电力、煤炭、铝业、铁路、港口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集团,也是国内三大核电运营商之一(另两家是中核、中广核)。数据显示,中电投2014年总装机达到9667.47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比重上升到38.47%。2014年全年实现营收100.17亿元,净利润12.12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国家核电和中电投“渊源颇深”。现任国家核电董事长王炳华是中电投的第一任总经理;双方在AP1000核电技术依托项目上已有多年合作;此外,中电投还拥有国家核电10%的股份,国家核电成立之初还有部分员工来自中电投。
林伯强告诉记者,中电投是五大电力央企中资产规模最小的一家,但手中握有核电项目开发建设资质,如能与国家核电合并,国家核电核电资产有望注入中电投,有望在核电业中形成一股新的力量,与中核、中广核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两者合并与其说是强强联合,不如说是“互补短板”,战略转型的意义远大于三足鼎立局面确立。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告诉记者,在国内三大核电企业中,国家核电的资历最浅,仅仅是一家技术公司,没有建设队伍,更重要的是没有核电牌照,缺失了分享核电利润最为丰厚的核电站运营环节;而中电投还是传统电力公司,虽有核电运营资质,手握国内仅有三张核电运营牌照中的一张,但短板也很明显:缺乏核电技术研发、建设、运营方面经验,长期以来只能以参股或等比例控股的形式,与中核或中广核合作开发核电项目。
核电出海有望添利器
据报道,按照此前的方案,中电投和国家核电可能暂时分别保留原有的公司体制不变,成立总公司,负责整合之后的协调实务;过渡期之后,将对相关业务进行深度重组,预计国家核电现任董事长王炳华出任新公司董事长的可能性最大。
截至目前,国家核电旗下没有上市公司,中电投旗下拥有上海电力(12.81,1.12,9.58%)(600021,SH)、吉电股份(5.30,0.47,9.73%)(000875,SZ)、漳泽电力(5.78,0.41,7.64%)(000767,SZ)、东方能源(15.18,0.00,0.00%)(000958,SZ)、露天煤业(9.73,0.24,2.53%)(002128,SZ)、中电远达(25.71,1.32,5.41%)(600292,SH)、中国电力(02380,HK)等上市公司。
长期研究核电的正略咨询董事长陈睿认为,目前中电投和国家核电合并整合方案要比此前南北车合并更难,“南北车毕竟是一个体系,而中电投和国家核电两者关联公司太多了,整合更为复杂,时间更是无法预计。”
除了合并后有望带动核电资产上市外,两公司的合并更有望推动国产第三代核电技术的进一步“走出去”。
中国核电“走出去”的定位路线是三代核技术。作为我国三大核电巨头的中核、中广核、国家核电此前都宣称,自己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先的三代核电技术,分别为中核的ACP1000、中广核的ACPR1000和国家核电的CAP1400。
《每日经济新闻》去年12月18日在报道中提及,8月,由国家能源局牵头,将中广核ACPR1000和中国核工业集团(以下简称中核)ACP1000融合而成的华龙一号正式通过国家层面权威评审,随后分别落地福建福清的5、6号机组,以及广西防城港2期工程的3、4号机组,华龙一号由此成为国产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将走出去的第一张名片。
然而国家核电的自主三代核电技术CAP1400却一直迟迟未能开工,这也意味着国家核电自主三代核电技术“走出去”尚未有时间表。
陈睿告诉记者,目前较为成熟的国产核电技术还是集中于华龙一号,国家核电的CAP1400由于技术方面原因尚待成熟和完善,目前两者的合并有利于技术的成熟和出口,但能否尽快落地还需看两者合并时间。
据业内人士预计,中电投和国家核电的合并将有望加速CAP1400的落地开工,目前将首先保证浙江三门核电、山东海阳核电站早日建成,进而以CAP1400向南非等海外进发。届时,国产核电出口将形成以“华龙一号”和“CAP1400”为主的两大利器。
继南北车开始合并之后,与高铁同属“出海”重点领域的核电也将诞生新的“巨无霸”。
进入2015年,我国核电领域动作不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1月29日)从多个渠道获悉,今年1月初,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以下简称国家核电)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以下简称中电投)的合并事宜获得了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核电等中国装备“走出去”;昨日下午,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还和法国电力公司在京签署了核电站设计领域的有关合作协议。一系列动作表明,我国核电“走出去”的战略步伐进一步加快。
针对国家核电和中电投的合并,业内认为其最大的意义在于国产三代核电的研发技术与核电牌照资质的融合。未来,国家核电更有望借助中电投的平台,将核电资产整体上市。厦门大学能源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微博]表示,目前国家核电的CAP1400由于技术方面还需要完善,因而迟迟未能落地,两者合并将有望加速技术成熟并落地开工。届时,国产核电技术“走出去”将产生华龙一号和CAP1400两件利器。
两公司互补短板
从2014年4月开始,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将要重组一事就持续发酵,两个月后的2014年6月,两家公司正式对外宣布,正在做重组合并的工作。
据《财经》报道,国家核电和中电投的合并事宜已在近日获得决策层通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事实上两家公司的合并事宜在今年初就获得了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开会那天我正好在北京。”一位接近国家核电的相关人士向记者证实。中核工业旗下一家公司的中层也向记者证实了上述两家公司合并获批一事。
“其实在2014年早些时候就已经板上钉钉了,如今算是终于确定了。”国家核电旗下某公司的中层则向记者转述其在国家核电旗下山东电力规划院朋友的原话。
对于具体方案何时公布以及细则,上述人士表示已经进入操作程序。不过记者昨日多次致电中电投办公室主任和国家核电新闻发言人,但未得到回应。
国家核电官网资料显示,公司成立于2007年5月22日,目前已经在先进核电技术研发设计、相关设备、材料制造、工程管理、运行服务等环节的产业布局方面,形成了由4家全资子公司、7家控股子公司、2家参股子公司和6家分支机构组成的核电技术集团。
中电投则组建于2002年12月29日,为国家五大发电集团之一,是集电力、煤炭、铝业、铁路、港口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集团,也是国内三大核电运营商之一(另两家是中核、中广核)。数据显示,中电投2014年总装机达到9667.47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比重上升到38.47%。2014年全年实现营收100.17亿元,净利润12.12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国家核电和中电投“渊源颇深”。现任国家核电董事长王炳华是中电投的第一任总经理;双方在AP1000核电技术依托项目上已有多年合作;此外,中电投还拥有国家核电10%的股份,国家核电成立之初还有部分员工来自中电投。
林伯强告诉记者,中电投是五大电力央企中资产规模最小的一家,但手中握有核电项目开发建设资质,如能与国家核电合并,国家核电核电资产有望注入中电投,有望在核电业中形成一股新的力量,与中核、中广核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两者合并与其说是强强联合,不如说是“互补短板”,战略转型的意义远大于三足鼎立局面确立。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告诉记者,在国内三大核电企业中,国家核电的资历最浅,仅仅是一家技术公司,没有建设队伍,更重要的是没有核电牌照,缺失了分享核电利润最为丰厚的核电站运营环节;而中电投还是传统电力公司,虽有核电运营资质,手握国内仅有三张核电运营牌照中的一张,但短板也很明显:缺乏核电技术研发、建设、运营方面经验,长期以来只能以参股或等比例控股的形式,与中核或中广核合作开发核电项目。
核电出海有望添利器
据报道,按照此前的方案,中电投和国家核电可能暂时分别保留原有的公司体制不变,成立总公司,负责整合之后的协调实务;过渡期之后,将对相关业务进行深度重组,预计国家核电现任董事长王炳华出任新公司董事长的可能性最大。
截至目前,国家核电旗下没有上市公司,中电投旗下拥有上海电力(12.81,1.12,9.58%)(600021,SH)、吉电股份(5.30,0.47,9.73%)(000875,SZ)、漳泽电力(5.78,0.41,7.64%)(000767,SZ)、东方能源(15.18,0.00,0.00%)(000958,SZ)、露天煤业(9.73,0.24,2.53%)(002128,SZ)、中电远达(25.71,1.32,5.41%)(600292,SH)、中国电力(02380,HK)等上市公司。
长期研究核电的正略咨询董事长陈睿认为,目前中电投和国家核电合并整合方案要比此前南北车合并更难,“南北车毕竟是一个体系,而中电投和国家核电两者关联公司太多了,整合更为复杂,时间更是无法预计。”
除了合并后有望带动核电资产上市外,两公司的合并更有望推动国产第三代核电技术的进一步“走出去”。
中国核电“走出去”的定位路线是三代核技术。作为我国三大核电巨头的中核、中广核、国家核电此前都宣称,自己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先的三代核电技术,分别为中核的ACP1000、中广核的ACPR1000和国家核电的CAP1400。
《每日经济新闻》去年12月18日在报道中提及,8月,由国家能源局牵头,将中广核ACPR1000和中国核工业集团(以下简称中核)ACP1000融合而成的华龙一号正式通过国家层面权威评审,随后分别落地福建福清的5、6号机组,以及广西防城港2期工程的3、4号机组,华龙一号由此成为国产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将走出去的第一张名片。
然而国家核电的自主三代核电技术CAP1400却一直迟迟未能开工,这也意味着国家核电自主三代核电技术“走出去”尚未有时间表。
陈睿告诉记者,目前较为成熟的国产核电技术还是集中于华龙一号,国家核电的CAP1400由于技术方面原因尚待成熟和完善,目前两者的合并有利于技术的成熟和出口,但能否尽快落地还需看两者合并时间。
据业内人士预计,中电投和国家核电的合并将有望加速CAP1400的落地开工,目前将首先保证浙江三门核电、山东海阳核电站早日建成,进而以CAP1400向南非等海外进发。届时,国产核电出口将形成以“华龙一号”和“CAP1400”为主的两大利器。
信息监督:马力 010-63967913 13811615299
相关文章
- 油价下跌重塑东南亚市场格局:马来西亚股市被反超2015/1/30
- 证监会两融检查下半场将启 规范杠杆让股市走得更稳2015/1/29
- COMEX期铜周二跌至逾五年低点 因美国股市下跌2015/1/28
- 易宪容:收紧伞形信托对股市影响不大2015/1/28
- 银行资金输血股市或达万亿 伞形信托有成非标之虞201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