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跌之下内地资金转战港股 外资持续抄底A股
发表日期:2017-1-20 10:33:43 新浪财经
证券时报记者 吴少龙
自2016年11月29日触及阶段高点后,A股开始出现较大的调整。截至2017年1月19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三大指数其间分别下跌5.36%、11.75%、14.86%。通过观察沪港通及深港通资金流向,证券时报记者发现,在A股大跌的背景下,内地资金和外资选择了截然相反的应对方式。
内地资金转战港股
在A股连续下跌期间,内地资金连续出逃,并通过两市港股通渠道进入港股市场。
数据显示,自2016年12月5日(因深港通当天正式开通,为方便计算,以此为统计起点)以来,沪市港股通加深市港股通累计净流入465.32亿元,期间除了2016年12月8日净流出13.37亿元以外,其余交易日均为净流入。
从趋势来看,在2016年年底A股阶段触底之际,大量的内地资金进入港股。2016年12月19日至2017年1月3日,两市港股通净流入金额达268.17亿元,且每日净流入金额均超过10亿元。其中,2016年12月28日至30日单日净流入金额分别为48.43亿元、40.96亿元、67.23亿元,净流入规模达阶段高峰。
2017年年初,A股小幅反弹,流入港股的资金规模有所下降,但随着A股再次进入调整期,两市港股通资金净流入规模再次加大。数据显示,自2017年1月13日以来,两市港股通日均净流入金额再度超过10亿元。
外资喜欢抄底A股
反观外资,在A股下跌期间两次抄底,采取了跟内地资金不一样的应对方式。
2016年12月5日至2016年12月16日,A股加速下滑,上证指数累计下跌3.73%,沪股通和深股通累计净流入131.18亿元。
随着A股短暂企稳并出现小幅反弹,外资开始慢慢“出货”。2016年12月19日,沪股通加深股通合计净流出5亿元,净流出态势由此开启。至2017年1月9日,沪股通和深股通合计净流出58.72亿元。
2017年1月10日开始,外资再度开启抄底模式。其中,1月11日、12日、13日、17日、18日和19日,沪股通加上深股通当日资金净流入规模均超过10亿元。
外资盯上哪些个股
综合来看,在加速下跌时,外资抄底坚决,而内地资金则按兵不动或小幅流向港股;到达阶段底部的时候,外资则选择“出货获利”,内地资金这时却加大了流向港股的力度。从这一轮的比拼可以看出,外资更加聪明,且操作老练。
那么,外资更加偏爱哪些个股呢?从深股通和沪股通每日前10大活跃股分析来看,2016年12月5日以来,共有103股成功上榜。其中贵州茅台(354.490, -0.23, -0.06%)上榜次数达30次位居榜首,格力电器(25.430, 0.55, 2.21%)28次上榜排名第二,美的集团(29.230, 0.46, 1.60%)和中国平安(36.080, 0.03, 0.08%)均上榜27次,并列第三。另外,五粮液(36.820, -0.03, -0.08%)、海康威视(25.180, 0.19, 0.76%)、上海机场(27.190, 0.19, 0.70%)等3股上榜次数也达20次以上。
可以看出,外资追捧标的股有很高的相似性,受追捧的标的股大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绩优、高股息率,如格力电器、美的集团、五粮液、平安银行(9.190, 0.01, 0.11%)等;其次,与QFII持仓股高度吻合,如海康威视、上海机场、中国建筑(8.700, 0.03, 0.35%)等;再次,A+H股受关注,如中联重科(4.490, 0.02, 0.45%)、中兴通讯(15.000, 0.14, 0.94%)、皖通高速(13.570, -0.04, -0.29%)等。
股价表现表现方面,上述103股同期表现优于大盘。统计显示,这103股自2016年12月5日以来平均跌幅仅为2.79%。其中,34股股价录得正涨幅,占比33%。另外,南钢股份(3.650, 0.07, 1.96%)、万华化学、安徽合力(13.490, -0.01, -0.07%)等9股累计涨幅超过10%。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103股中,17股资金累计净流入超过1亿元,但股价却出现下滑。如万科A(20.620, 0.02, 0.10%)和网宿科技(47.400, 1.22, 2.64%),两者累计净流入1.13亿元和2.55亿元,但股价却分别下滑22.12%和20.31%。另外,格力电器累计净流入近45亿元,但同期股价却累计下跌13.49%。
自2016年11月29日触及阶段高点后,A股开始出现较大的调整。截至2017年1月19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三大指数其间分别下跌5.36%、11.75%、14.86%。通过观察沪港通及深港通资金流向,证券时报记者发现,在A股大跌的背景下,内地资金和外资选择了截然相反的应对方式。
内地资金转战港股
在A股连续下跌期间,内地资金连续出逃,并通过两市港股通渠道进入港股市场。
数据显示,自2016年12月5日(因深港通当天正式开通,为方便计算,以此为统计起点)以来,沪市港股通加深市港股通累计净流入465.32亿元,期间除了2016年12月8日净流出13.37亿元以外,其余交易日均为净流入。
从趋势来看,在2016年年底A股阶段触底之际,大量的内地资金进入港股。2016年12月19日至2017年1月3日,两市港股通净流入金额达268.17亿元,且每日净流入金额均超过10亿元。其中,2016年12月28日至30日单日净流入金额分别为48.43亿元、40.96亿元、67.23亿元,净流入规模达阶段高峰。
2017年年初,A股小幅反弹,流入港股的资金规模有所下降,但随着A股再次进入调整期,两市港股通资金净流入规模再次加大。数据显示,自2017年1月13日以来,两市港股通日均净流入金额再度超过10亿元。
外资喜欢抄底A股
反观外资,在A股下跌期间两次抄底,采取了跟内地资金不一样的应对方式。
2016年12月5日至2016年12月16日,A股加速下滑,上证指数累计下跌3.73%,沪股通和深股通累计净流入131.18亿元。
随着A股短暂企稳并出现小幅反弹,外资开始慢慢“出货”。2016年12月19日,沪股通加深股通合计净流出5亿元,净流出态势由此开启。至2017年1月9日,沪股通和深股通合计净流出58.72亿元。
2017年1月10日开始,外资再度开启抄底模式。其中,1月11日、12日、13日、17日、18日和19日,沪股通加上深股通当日资金净流入规模均超过10亿元。
外资盯上哪些个股
综合来看,在加速下跌时,外资抄底坚决,而内地资金则按兵不动或小幅流向港股;到达阶段底部的时候,外资则选择“出货获利”,内地资金这时却加大了流向港股的力度。从这一轮的比拼可以看出,外资更加聪明,且操作老练。
那么,外资更加偏爱哪些个股呢?从深股通和沪股通每日前10大活跃股分析来看,2016年12月5日以来,共有103股成功上榜。其中贵州茅台(354.490, -0.23, -0.06%)上榜次数达30次位居榜首,格力电器(25.430, 0.55, 2.21%)28次上榜排名第二,美的集团(29.230, 0.46, 1.60%)和中国平安(36.080, 0.03, 0.08%)均上榜27次,并列第三。另外,五粮液(36.820, -0.03, -0.08%)、海康威视(25.180, 0.19, 0.76%)、上海机场(27.190, 0.19, 0.70%)等3股上榜次数也达20次以上。
可以看出,外资追捧标的股有很高的相似性,受追捧的标的股大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绩优、高股息率,如格力电器、美的集团、五粮液、平安银行(9.190, 0.01, 0.11%)等;其次,与QFII持仓股高度吻合,如海康威视、上海机场、中国建筑(8.700, 0.03, 0.35%)等;再次,A+H股受关注,如中联重科(4.490, 0.02, 0.45%)、中兴通讯(15.000, 0.14, 0.94%)、皖通高速(13.570, -0.04, -0.29%)等。
股价表现表现方面,上述103股同期表现优于大盘。统计显示,这103股自2016年12月5日以来平均跌幅仅为2.79%。其中,34股股价录得正涨幅,占比33%。另外,南钢股份(3.650, 0.07, 1.96%)、万华化学、安徽合力(13.490, -0.01, -0.07%)等9股累计涨幅超过10%。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103股中,17股资金累计净流入超过1亿元,但股价却出现下滑。如万科A(20.620, 0.02, 0.10%)和网宿科技(47.400, 1.22, 2.64%),两者累计净流入1.13亿元和2.55亿元,但股价却分别下滑22.12%和20.31%。另外,格力电器累计净流入近45亿元,但同期股价却累计下跌13.49%。
信息监督:马力 010-63967913 13811615299

相关文章
- 博时基金王俊 目前对A股市场的估值看法偏谨慎2017-1-20
- 索罗斯发出两大预言 特朗普带来的股市大跌即将开始2017-1-20
- 张建胜:今年股市稳的基础上更强调进2017-1-20
- 新股发行进入快车道 A股市场亟待“IPO+退市”双管齐下2017-1-19
- 摩根大通CEO:特朗普政策利好经济 刺激股市2017-1-19
- 偏股型基金发行现断崖式下滑 股市或即将到达拐点20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