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老本行扭亏恢复上市在望 *ST川化转型期待重生
发表日期:2017-11-10 13:10:19 新浪财经
11月8日晚间,\*ST川化(10.270,0.00,0.00%)(000155.SZ)发布2017年业绩预告,预计2017年净利3亿至3.3亿,“保壳”并恢复上市终于迎来曙光。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此前资产重组引入的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能投集团”)还没能在今年充分发挥锂电等业务转型项目的利好。这意味着,*ST川化今年的扭亏,依旧是靠着原先的贸易业务捱下来的。
面对新项目“上马”存在“空窗期”的尴尬,*ST川化至少在未来近一年的时间里仍需依靠贸易业务支撑。而目前供应商、客户等上下游份额过于集中的情况,也使得*ST川化“以销定采”的模式在未来一段时间或仍将面临议价难、毛利率低等问题。
不过,公司方面表示,对企业扭亏充满信心。“虽然目前不确定未来是否仍留着老本行业务,但发力新能源业务将是未来公司发力的方向。”11月9日,*ST川化证券事务代表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
新业务“上马”仍需时日
在能投集团等金主进入后,*ST川化的债务问题也一并得到解决。*ST川化公告称,通过处置资产,增加股本,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在去年底从326.19%下降到了3.02%。
不过,能投集团解救*ST川化并非一件易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ST川化的重组初衷,是想借能投集团在新能源行业尤其是锂离子动力电池上的优势,带动企业向新型化工及新能源行业转型升级。不过,目前涉及双方合作的项目中,诸多项目生产经营的厂房仍未建设完毕。
三季报显示,能投集团与*ST川化合作的项目中,除绿荫塘风电场项目外,其他项目的土地及房产于2018年12月31日前才能完成土地及房产的权属登记手续;而绿荫塘项目风电场项目则要等到2019年底。
“已投入运营的盐边、会东等地的项目现已获利,但其余厂房确实在建。”11月9日,*ST川化证券事务代表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目前新业务“输血”有限,但公司更关注后续发展。
根据上市公司与能投风电的股东能投集团签署的《盈利预测补偿协议》,能投风电预计于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及2020年度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不低于0.83亿元、1.34亿元、1.51亿元及1.69亿元。
上述证券事务代表同时表示,业绩承诺是有保障的,“已投产和在建项目都有风险补偿条款,如果因此遭受损失,对方是需赔偿损失费用的。”
按*ST川化业绩预告的信息,公司2017年的盈利约在3亿元至3.3亿元之间。
而这也意味着,除去能投风电在今年承诺的0.83亿元业绩之外,*ST川化至少有2.17亿元的盈利需要依靠主业撑起“保壳”重任。
老本行议价“短板”犹存
事实上,*ST川化早在2016年就已实现净利润的扭亏。
Choice数据显示,*ST川化在2016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8.69亿元,但由于部分利润是资产处置收益贡献,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仅为0.12亿元。
“今年是依靠贸易业务和部分新能源项目撑起了利润。”前述证券事务代表称。
面对新项目上马有时间“空窗期”的尴尬,*ST川化至少在未来近一年的时间里仍需依靠贸易业务支撑。但现实的困惑是,2016年和2017年贸易业务的毛利率一直徘徊在3%左右,这对于急需改善盈利状况的企业来说,赚钱效应稍显不足。
上述证券事务代表认为,3%的毛利率在同行业来说并不算低,“算是平均水平,而且今年供应商和客户数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不过,出于信披合规的考量,该人士并没有透露具体内容。
但从已知最新(2016年报)的情况分析,*ST川化2016年前五大客户(产业链下游)的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的64.07%;公司前五大供应商(产业链上游)采购额占年度总采购额的66.57%。短期内改变这一比例,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专家认为,这对企业议价来说并不是件好事。
11月9日,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金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上游成本上升时,中游企业要想通过提价向下游转移,选择性少的公司往往会碍于合作的稳定性而妥协。“更多的只能自我消化,这会导致毛利率下降。”
而*ST川化似乎也深谙这一点,其一直采取的是“以销定采”的方式,即下游客户有多少需求,就通过上游供应商匹配对应的合作规模,其整个2016年的存货金额显示为0。但这也被动构筑了贸易业务的'天花板’,拖累了盈利增长的效率。
对此,上述证券事务代表表示,他们会认真做好市场价格研判,采取提前“锁货锁价”,以应对贸易业务风险。
“对于全年保持盈利状态是充满信心的。”不过该代表坦言,做好贸易业务是今年公司的重中之重,但未来的业务核心是要发展锂电。
至于公司今后是否会放弃老本行,该代表表示,“真的不好说。”
近三成“壳股”靠主业扭亏
不过,如果*ST川化如期兑现业绩预期,其也将成为又一家依靠主业经营扭亏避免退市的上市企业。
Choice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11月9日,已有72家ST公司(含*ST公司)中,超过三成的业绩(包含预告)翻红。其中,通过创新重组、改善主业经营的主动“续命”并成功扭亏的公司达到19家,占比接近三成,成为今年“保壳季”一大亮点。
在此之前,包括\*ST德力(9.920,0.12,1.22%)(002571.SZ)、\*ST三泰(6.810,0.01,0.15%)(002312.SZ)等公司在内,也分别在前三季度通过增强主业以提振业绩,实现年内扭亏为盈。
如*ST德力,作为一家玻璃器皿生产企业此前为了扭亏尝试过转型游戏业,但最终未果。进入三季度,公司开始增强主业,对部分产品进行提价的同时加大了对长库龄产品的销售力度,使得毛利率同比提升。最终在三季度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为0.28亿元。
对比此前“壳股”公司遇上亏损就“哭爹喊娘”求补贴的做法不同,今年众多拥有国企、央企背景的公司已意识到强化主业经营的必要性。
华南一位大型PE股权投资总监在11月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目前“类注册制”背景下,企业上市、退市正在扭向常态化轨道。“谁都不愿意成为第一批退市的公司。”
此外,较之以往高价炒壳、卖壳的“老路子”,前述投资总监认为,IPO加速使得壳资源的性价比在下降,因此上市公司更不会轻易走这条路,如果无人接手,企业退市就会失去相应的品牌效应和资产效应。
“一旦失去上市资格,就会驶离连接存量货币和实体经济的快车道,这对曾经享受过资本红利的企业来说非常之不划算。”该总监说。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此前资产重组引入的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能投集团”)还没能在今年充分发挥锂电等业务转型项目的利好。这意味着,*ST川化今年的扭亏,依旧是靠着原先的贸易业务捱下来的。
面对新项目“上马”存在“空窗期”的尴尬,*ST川化至少在未来近一年的时间里仍需依靠贸易业务支撑。而目前供应商、客户等上下游份额过于集中的情况,也使得*ST川化“以销定采”的模式在未来一段时间或仍将面临议价难、毛利率低等问题。
不过,公司方面表示,对企业扭亏充满信心。“虽然目前不确定未来是否仍留着老本行业务,但发力新能源业务将是未来公司发力的方向。”11月9日,*ST川化证券事务代表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
新业务“上马”仍需时日
在能投集团等金主进入后,*ST川化的债务问题也一并得到解决。*ST川化公告称,通过处置资产,增加股本,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在去年底从326.19%下降到了3.02%。
不过,能投集团解救*ST川化并非一件易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ST川化的重组初衷,是想借能投集团在新能源行业尤其是锂离子动力电池上的优势,带动企业向新型化工及新能源行业转型升级。不过,目前涉及双方合作的项目中,诸多项目生产经营的厂房仍未建设完毕。
三季报显示,能投集团与*ST川化合作的项目中,除绿荫塘风电场项目外,其他项目的土地及房产于2018年12月31日前才能完成土地及房产的权属登记手续;而绿荫塘项目风电场项目则要等到2019年底。
“已投入运营的盐边、会东等地的项目现已获利,但其余厂房确实在建。”11月9日,*ST川化证券事务代表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目前新业务“输血”有限,但公司更关注后续发展。
根据上市公司与能投风电的股东能投集团签署的《盈利预测补偿协议》,能投风电预计于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及2020年度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不低于0.83亿元、1.34亿元、1.51亿元及1.69亿元。
上述证券事务代表同时表示,业绩承诺是有保障的,“已投产和在建项目都有风险补偿条款,如果因此遭受损失,对方是需赔偿损失费用的。”
按*ST川化业绩预告的信息,公司2017年的盈利约在3亿元至3.3亿元之间。
而这也意味着,除去能投风电在今年承诺的0.83亿元业绩之外,*ST川化至少有2.17亿元的盈利需要依靠主业撑起“保壳”重任。
老本行议价“短板”犹存
事实上,*ST川化早在2016年就已实现净利润的扭亏。
Choice数据显示,*ST川化在2016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8.69亿元,但由于部分利润是资产处置收益贡献,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仅为0.12亿元。
“今年是依靠贸易业务和部分新能源项目撑起了利润。”前述证券事务代表称。
面对新项目上马有时间“空窗期”的尴尬,*ST川化至少在未来近一年的时间里仍需依靠贸易业务支撑。但现实的困惑是,2016年和2017年贸易业务的毛利率一直徘徊在3%左右,这对于急需改善盈利状况的企业来说,赚钱效应稍显不足。
上述证券事务代表认为,3%的毛利率在同行业来说并不算低,“算是平均水平,而且今年供应商和客户数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不过,出于信披合规的考量,该人士并没有透露具体内容。
但从已知最新(2016年报)的情况分析,*ST川化2016年前五大客户(产业链下游)的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的64.07%;公司前五大供应商(产业链上游)采购额占年度总采购额的66.57%。短期内改变这一比例,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专家认为,这对企业议价来说并不是件好事。
11月9日,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金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上游成本上升时,中游企业要想通过提价向下游转移,选择性少的公司往往会碍于合作的稳定性而妥协。“更多的只能自我消化,这会导致毛利率下降。”
而*ST川化似乎也深谙这一点,其一直采取的是“以销定采”的方式,即下游客户有多少需求,就通过上游供应商匹配对应的合作规模,其整个2016年的存货金额显示为0。但这也被动构筑了贸易业务的'天花板’,拖累了盈利增长的效率。
对此,上述证券事务代表表示,他们会认真做好市场价格研判,采取提前“锁货锁价”,以应对贸易业务风险。
“对于全年保持盈利状态是充满信心的。”不过该代表坦言,做好贸易业务是今年公司的重中之重,但未来的业务核心是要发展锂电。
至于公司今后是否会放弃老本行,该代表表示,“真的不好说。”
近三成“壳股”靠主业扭亏
不过,如果*ST川化如期兑现业绩预期,其也将成为又一家依靠主业经营扭亏避免退市的上市企业。
Choice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11月9日,已有72家ST公司(含*ST公司)中,超过三成的业绩(包含预告)翻红。其中,通过创新重组、改善主业经营的主动“续命”并成功扭亏的公司达到19家,占比接近三成,成为今年“保壳季”一大亮点。
在此之前,包括\*ST德力(9.920,0.12,1.22%)(002571.SZ)、\*ST三泰(6.810,0.01,0.15%)(002312.SZ)等公司在内,也分别在前三季度通过增强主业以提振业绩,实现年内扭亏为盈。
如*ST德力,作为一家玻璃器皿生产企业此前为了扭亏尝试过转型游戏业,但最终未果。进入三季度,公司开始增强主业,对部分产品进行提价的同时加大了对长库龄产品的销售力度,使得毛利率同比提升。最终在三季度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为0.28亿元。
对比此前“壳股”公司遇上亏损就“哭爹喊娘”求补贴的做法不同,今年众多拥有国企、央企背景的公司已意识到强化主业经营的必要性。
华南一位大型PE股权投资总监在11月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目前“类注册制”背景下,企业上市、退市正在扭向常态化轨道。“谁都不愿意成为第一批退市的公司。”
此外,较之以往高价炒壳、卖壳的“老路子”,前述投资总监认为,IPO加速使得壳资源的性价比在下降,因此上市公司更不会轻易走这条路,如果无人接手,企业退市就会失去相应的品牌效应和资产效应。
“一旦失去上市资格,就会驶离连接存量货币和实体经济的快车道,这对曾经享受过资本红利的企业来说非常之不划算。”该总监说。
信息监督:马力 010-63967913 13811615299
相关文章
- 主流险企 布局年末估值切换行情 为股市稳定输血2017-11-10
- 金眼:今天股市会开门红2017-11-1
- 人工智能必为A股市场带来重大投资机遇2017-11-1
- 社保等七机构Q3股市战略布局出炉 解密74机构持仓股2017-11-1
- 西媒推荐去新兴市场买股票:中国巴西股市会有好收益2017-10-31
- 欧洲三大股指涨跌不一 伦敦股市30日小幅下跌2017-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