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首页 >行业热点 >行业热点
钢铁产量居高不下 如何从“去产能”转向“去产量”
发表日期:2021/6/18 7:45:40 北京商报
    

6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召开6月例行发布会。谈及部分地区盲目发展高耗能、高排放“两高”项目的冲动,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继续对钢铁产能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实践证明,严禁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新增钢铁冶炼产能、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和已化解过剩产能复产等相关规定是行之有效的。对于发现的钢铁产能违法违规行为,化解钢铁过剩产能部际联席会议将要求相关地方严肃整改。”

对钢铁产能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

根据日前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两高”项目暂按煤电、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等六个行业类别统计。

我国是全球制造业大国,工业占全国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八成左右,前述重点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又占到全国工业排放量的80%以上。然而,为追求短时产值增长,部分地区仍存在盲目追求“两高”项目建设的冲动。

例如,今年4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辽宁省督察时发现,辽宁部分地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管控不到位,有的地方政府存在违规推动“两高”项目建设的情况。

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全省能源结构偏重,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依赖性较强。督察组发现,辽宁省各市上报的拟投产达产重点用能项目中,有37个项目没有取得节能审查意见就擅自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但辽宁省有关部门对这些项目并未及时下达责令停工停产文件。

对于类似现象,孟玮指出,受国内市场需求旺盛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我国粗钢产量保持加快增长。预计未来一段时期特别是在“十四五”结束之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对于粗钢的需求还会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自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去产能”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之一至今,我国“去产能”行动取得一定成效。“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压减粗钢产能1.5亿吨以上,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十三五”化解钢铁过剩产能上限目标任务;2017年取缔“地条钢”产能1亿多吨,扭转了长期困扰钢铁行业的“地条钢”“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规范了钢铁行业有序发展。

从“去产能”转向“去产量”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去产能”行动取得成效,但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描述已经从过去多年的“去产能”转变成为“去产量”。仍以钢铁这一制造业中碳排放量最高的产业为例,在今年1月初,工信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黄利斌指出,钢铁压减产量是落实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重要举措。

“去产能”的目的是去除低端无效的供给能力、增加有效供给,提升企业和行业的整体质量和效益、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但从诸多行业“去产能”成果看,虽然“去除的产能”数量不少,但多为无效产能或原本不在产量统计范围内,被国家明确列入淘汰范围的落后产能。因此“去产能”出现“产能越去产量越多”的问题。

此前,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10.53亿吨,同比增长5.2%。进入2021年,实体经济逐渐复苏,工业品补库需求提升叠加制造业PMI回升,下游钢铁制造业企业复苏明显。业内认为今年钢铁行业有望出现巨大供需缺口,或将超越2017年,这也继续助推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动力。

“目前的难题在于,钢铁行业效益仍然比较好,利润推动下,企业方面增产的欲望仍比较强烈,进一步加大了调整的难度。部分小型钢铁企业被整合意愿也依然偏低。”经济学专家秦源指出,目前国内可通过降低出口退税的方式减少出口。但在全球缺钢的背景下,这一措施落地效果仍待观察。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缪平认为,短期内,我国基于既有能源禀赋,仍需保持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的相对平衡,使用“两条腿走路”,不能一蹴而就。在碳排放量较大的企业未雨绸缪的同时,政策端也需要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

孟玮表示,下一步,除了要严格执行禁止新增产能的规定,还将推动钢铁行业低碳绿色发展,研究钢铁行业碳达峰的实施路径和可行措施;促进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力争“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再上一个新水平;鼓励钢铁行业优化布局。鼓励新上的钢铁冶炼项目依托现有生产基地集聚发展,对确有必要新选址建设的钢铁冶炼项目,严格项目建设规模等要求;提升钢铁行业发展质量水平。鼓励国产铁矿项目建设扩产,引导钢铁企业进一步加强上下游产业链合作等。(北京商报)

信息监督:马力 010-63967913 13811615299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兰格钢铁网站刊登本图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更多钢铁价格信息,请下载兰格钢铁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