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26日,以“变局与重构”为主题的第十七届中国钢铁流通促进大会在苏州举行。来自国家有关部委、高等院校、业内著名专家、钢铁供应链上中下游副总经理以上的企业家、有关省市钢铁商(协)会领导500余人齐聚现场,把脉钢铁业发展现状,论道未来发展趋势,大会同时吸引了线上22516人同步观看。
本次大会由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主办,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旨在新一轮市场危机下引领钢铁供应链企业在战略重构、价值重构、技术重构、产品重构、管理重构、供应链重构、市场重构、服务重构等“破局”关键点中,提供深入探讨和趋势研判。
王科
沙钢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王科;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原处长、国家广厦奖专家委员,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装配式标准化建筑研究院首席专家高真;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副主席侯利民,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陈雷鸣分别致辞。王科在致辞中表示,今年钢铁行业的挑战可谓严峻,市场甚至可以用前所未有来形容,这就需要在座的各位共同探讨如何通过提升质量、改进服务,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积极探索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高真
“建筑业的发展要以绿色低碳为目标,加快推动智能建造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加强科技创新和引领。加强技术攻关,围绕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实现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的迭代升级、突破发展,推动中国建造高质量发展。”高真在致辞中对建筑业的发展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侯利民
侯利民在致辞时谈到,供应链的发展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实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联通产业链的上下游,从源头上抓起,解决好、把控好每一个环节。
陈雷鸣
作为大会主办方,陈雷鸣在致辞中表示,在国内国际经济下行趋势下,我国钢铁行业也遭遇了新一轮的产能过剩,下游需求减缓等不利影响,新形势和新变局给行业和企业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希望今天的大会能够给企业家们带来思想的变革、观念的更新、模式的创新、理念的升华。让我们在这一轮危机中探寻到创新发展的真谛,合作共赢的良策。
徐东华
卢立华
刘大成
杨建龙
侯海云
王御
印国务院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徐东华;沙钢集团董事长助理、董事局经营部部长,高级工程师卢立华;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教授、博导,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大成;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一级巡视员杨建龙;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教授研究员级高级经济师侯海云;上海期货交易所商品一部经理王御印应邀参加并做主题报告(详见嘉宾观点)。
李艳
大会由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李艳主持。大会同期还举行了如何规避价格波动风险、数字化重构企业新未来、建筑钢材与装配式发展、智慧制造重构行业新生态等多个分论坛,与会企业代表分别结合分论坛主题进行了集中探讨和交流。
“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钢管标准推进工作委员会”“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数据研究中心”揭牌成立仪式和2022年度全国金属材料行业A级信用企业和首批物联网监管技术创新与应用试点发布仪式也在大会期间举行。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大成:
数字化重构企业新未来
□ 实习记者 张旭
刘大成在主题演讲中表示,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资料,改变了企业的产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从而带来行业产业链的结构性变革。从我国现状来看,数字化时代下,如何使供需更加匹配、减少资源使用以及减少碳排放是企业乃至中国的新未来。刘大成从工业革命角度切入,认为前者延展了人类的力量,而数字化时代的再次革命无疑延展了人类的智慧。在数字化时代变革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数据、算法、算力和知识的变革。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资料,算力成为新的生产力,算法成为新的生产关系,而知识成为新的经营范式,四者共同搭建了智慧产业,并促进其发展。刘大成介绍,从数据到大数据,打破了过去依靠样本提取流程所造成“幸存者偏差”的可能,有足够的大数据通过丢弃原有的复杂算法而高速找到最优解。此时的大数据替代土地、资本成为新的最核心要素禀赋,大数据和云计算形成的网络连接性也成为国家和企业生存的关键。“在算力持续提升的基础上,非有机算法可能会超越有机算法,到那时,人类的智慧甚至可能失去与意识的关联而失去价值。”刘大成说道。回到正题,那大数据所带来的未来究竟是什么?刘大成认为,数字技术将彻底颠覆供应链系统的感知、传输、决策和执行四个阶段。未来,将代替传统的被动感知模式转变为主动感知模式。此时是智联社会,物联网无处不在,人类或者一些执行装备可以更智能地感知环境变化;传输部分也逐渐过渡到全球覆盖,传输的效率和范围都将进一步提升;决策部分也将借助人工智能辅助更多知识支持而进行决策;执行也将从过去依靠传统人力而转变为自主无人操作系统。更重要的未来则是能够带来产业结构变革,即从预测需求的供应链变革升级到需求驱动的供应链4.0变革。刘大成认为,企业要形成“全面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但目前处于“消费者两极分化”的尴尬境地。在供应链4.0变革中,这一问题可以解决。即相同的需求可以用更少的库存和产能来平衡。未来,供应链网络的可见性以及快速制造从而缩短产品交付周期将成为各企业间新的竞争优势,进而消除各功能和企业之间的边界,达到联通性。“信息化时代实现的是设备与人的数字互联,网络化时代实现的是人与人的数字互联,而数字化时代实现的是设备与设备的数字互联,三个不同的时代,分别追求的是规模效应、网络效应和范围效应。刘大成介绍,数字化时代将通过赛博系统和平台生态实现绝对成本趋零的范围效应。谈及中国最大的危机是什么?刘大成表示,“我国资源比较靠后。我们是发达国家46个经济体加2的单位GDP所用资源的3倍,是全球平均的1.5倍,去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的33%。所以,未来,数字化如何使供需更加匹配,减少资源的使用以及减少碳排放才是企业甚至中国的未来。”
沙钢集团董事长助理、董事局经营部部长,高级工程师卢立华:
以科技创新应对行业新变局
□ 实习记者 马敬泽
沙钢集团董事长助理、董事局经营部部长,高级工程师卢立华以沙钢集团的经验和做法为例,解读了新变局下钢铁企业的应对策略。卢立华指出,2022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局部频发、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大宗物料价格大幅震荡,钢铁行业面临的运营压力加大。面对困难,沙钢集团着力推动技术创新、绿色科技转型等工作,出台多项举措,积极应对新形势下国内外因素所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卢立华介绍,在加强研发技术方面,沙钢提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高度重视科研创新与高端产品研发。目前,沙钢集团旗下拥有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等多个创新研发平台,发布《沙钢集团技术创新管理办法》,鼓励技术研发与专利申报,成立了创新委员会与科学技术协会,拥有各类研发人员共计439人。集团所开发的600MPa级抗震钢筋等产品实现了国内首创,弥补了企业与行业空白,并在国家重点工程中得到应用,极大满足了我国发展需求。在多年发展中,沙钢集团大力推动技术创新攻关,提升企业创新影响力,建立亚洲首条薄带铸轧工业化生产线,2019年,沙钢集团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目前,沙钢集团拥有知识产权1336件,主导或参加起草各类标准55项,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在品牌塑造与服务升级方面,沙钢集团投资6亿多元用于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建立集成控制与大数据中心,形成了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保障产品质量。同时,沙钢集团立足国内,面向国际,以拳头产品打响品牌、引领市场,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为顾客提供全方位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以品牌与服务赢得市场与客户的认可。在推进绿色发展方面,沙钢集团整合技术力量,对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工艺技术和装备的优化,在行业率先将钢铁制造流程由单向直线型转变为圆周循环型,总结出一套发展绿色产业链的成功模式,积极开展资源化利用工作,降低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集团大力开展前沿低碳技术研究,推进绿色钢铁产品的研发与制造,拓展绿色钢铁产品应用领域和范围,持续推进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节能降碳。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沙钢集团已经基本实现了“两化”深度融合与“产销协同、管控衔接、三流同步、业财一体”的立体信息化运作,抓好智能项目建设,投入运行“高端线材全流程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先后完成动力总厂管控中心等多个管控中心的建设,实现信息的全面集中与高度共享。目前,沙钢共在线使用了99台工业机器人和300多套智能装置,紧抓数字工厂建设,为打造“数字沙钢”不断努力。卢立华认为,未来的钢铁行业挑战与机遇将长期并存,在国际环境日益复杂严峻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与潜力仍十分强大。未来,沙钢将继续把“做精做实做强”作为企业发展的行动指南,通过稳定现金流、优化工艺、技术创新等一系列举措,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一级巡视员杨建龙:
新能源车、城市化、能源高质量发展将对钢铁需求产生直接影响
□ 实习记者 贾奥胜
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在全球市场展示竞争力,在未来几年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50%,成为钢铁需求新的增长点。杨建龙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一级巡视员杨建龙在主题报告中对2023年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做出了展望。杨建龙表示,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加对钢铁行业未来走势的判断产生了直接影响,如何评估当前的经济形势,把握未来发展机会,需要多方面多角度去分析。“在过去20年中国GDP走势图中可以看出,像非典、汶川大地震、次债危机、新冠疫情及俄乌冲突等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重大冲击的事件,在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杨建龙说。谈及“季节波动”,杨建龙表示,在过去20年的经济走势中,“季节波动”在很多行业上都有显现,各行各业都会出现淡季旺季之分,像电力的生产消费、钢铁的生产消费等,将每个行业的波动汇总起来,用平均算法可以得出它们的规律,中国经济的90%甚至更多都可以通过标准季节波动来准确记录报备。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得出非常明确的判断,由14亿人构成的中国经济内在的抗冲击能力、稳定性、持续性、规律性以及惯性是非常突出的,即便近几年受到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的影响,中国经济依然会保持其自身的规律和节奏向前发展。杨建龙表示,我国GDP周期波动在过去20年里,大概有四个周期,每个周期五年,与我们五年规划有很大的联系。在周期记录图中,“峰谷”及“峰底”正负落差只有0.06,由此得知,我们关注度很高的经济周期,包括经济政策,只是整体经济生活的6%,我们大多数人是生活在这6%中的,我们的价格数据也是随着这一部分波动,这种习惯和认知很容易让人对经济环境产生错误认识,让人忘记经济生活中其余的94%的内容是不属于他的,会影响自己的全面判断,对我们把握经济形势是不利的,杨建龙告诫道。对于钢铁行业的未来,杨建龙很有信心。他认为,虽然钢铁工业需求整体处于下行状态,但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在全球市场展示出竞争实力,在未来几年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50%,成为钢铁需求新的增长点。杨建龙表示,在“十四五”规划整体布局中有几个亮点值得关注:一是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已经进入加速通道,且能源高质量发展落地实施将带动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由此将产生更多需求;二是中国城市化向最后20%冲刺阶段,这20%不再是简单的边界扩张、规模扩张,而是在现有的城市空间内提高人口密度及土地的承载力,加大城市群落构建,与周边城市构建高效联通的城市群,“这些举措都将对钢铁的消费需求产生直接的影响。”杨建龙说。
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教授研究员级高级经济师侯海云:
钢铁供应链如何助力企业战略重构
□ 实习记者 张旭
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教授研究员级高级经济师侯海云以回顾鞍山钢铁集团的“战略重构”十年为例来讲述现代供应链体系在企业战略重构目标中实现的作用。
侯海云
侯海云回顾鞍山钢铁集团“战略重构”十年时谈到,从2012到2021年以来,鞍钢集团以“六种发展理念”为指导,从第一次的扭亏增效到提出“631”发展战略格局再到顺利完成鞍本重组,构建“双核+第三极”产业发展新格局,鞍钢集团因势而谋,及时调整战略,实施战略重构,引领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在谈及现代供应链体系在战略重构目标实现中的作用时,侯海云从全力稳定供应链、有效提升价值链、科学布局产业链和协同打造创新链四方面展开讲解。第一,全力稳定供应链,确保关键领域安全稳健发展。鞍钢集团在敏锐地发现铁矿资源保障问题后,确定实施“钢铁+矿业”的双核战略,把矿产资源提到与钢铁企业同等重要的地位,为畅通国内大循环堵点,规避我国产业经济安全重大风险点做出了企业贡献,为“十四五”发展找准了新方向。第二,有效提升价值链,提升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鞍本重组的一周年以来,原定的627项工作目标,现在已经完成了551项,且通过供应链协同运作,有效提升了价值链,推动本钢实现脱胎换骨式的蜕变和重生,实现了五个突破。”侯海云表示,“五个突破”即业绩大幅提升,管理体系深入对接,整合融合高效推进,启动系列重改革活力、动力迸发,聚焦“双核”战略。这五个突破在东北全方面振兴中发挥了龙头作用。第三,科学布局产业链,提高产业配套发展能力。为应对供应链成本风险大的问题,侯海云介绍,攀钢以贯彻落实强链补链延链的要求,全力推动钒钛产业布局,成为大力培育“第三级”的重要支撑。鞍钢众元也在积极推进同类业务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实施渣粉一体化运营方管理。此外,鞍钢系列,如“绿源科技+鞍钢汽运”聚焦“制造业物流业”发展,融合创新运营模式,促进矿渣微粉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第四,协同打造创新链,保障关键产业自主可控。针对新发展格局中标准缺失的问题,侯海云介绍,鞍钢集团从计划采购、技术储备、物流标准、逆向标准、智慧重塑等方面都有重点的部署。“在采购方面,我们按照原材料的品种进行分类,建立了a类原材料采购标准300余项,建立了100多项化检验方法和企业标准配套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采购的成本;在生产方面,我们开展标准技术储备,针对标准实施一带一路的行动计划;在物流方面,健全了钢铁一轮招标体系,提升物流的供应链新价值;在逆向方面,标准达到了生态融合,以供应链全系统的绿色生态发展做绿色青山的践行者;在智慧方面,我们将以激发数据要素流通活力、提升顾客需求导向等方面,创造供应链的新未来。”侯海云说。“十四五”战略目标远大、前景光明、任务艰巨,鞍钢集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坚定沉着的战略行动能力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深化结构调整、提升行业地位和竞争力,以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推动“钢铁巨轮”向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新鞍钢和世界一流企业目标砥砺奋进、御风前行。”侯海云表示。
上海期货交易所商品一部王御印:
钢铁期货助力行业发展
□ 实习记者 马敬泽
上海期货交易所商品一部王御印在大会上做了《发挥钢材期货功能,服务钢铁行业》主题演讲,他表示,上期所螺纹钢、热轧卷板、不锈钢等钢材品种自上市以来,市场运行平稳、交割有序、风险可控,对我国钢铁行业优化产业结构、帮助企业管理价格风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期货市场影响力也不断提升。近年来,为贴近现货市场需求、服务产业,上期所也顺应现货市场发展变化及时优化螺纹钢、热轧卷板期货相应规则,促进期货功能发挥。王御印未来,上期所将提高产业客户服务深度作为未来的优化方向。首先是促进合约连续,通过引入钢材期货做市商,促进合约连续性。其次是优化交割流程、扩大交割库容、增加可交割资源,提高交割便利度。再次是加强场外市场建设,开展仓单交易与串换,推进场外期权、互换,满足产业企业多层次套保需求。在产品创新方面,上期所也将加快研发冷轧卷板期货,推动工业线材期货研究。
- 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雷鸣一行到访兰格集团2022/2/16
- 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钢铁产业互联网专委会秘书长 李艳2021/12/12
- 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给郑州市钢铁贸易商会的慰问信2021/7/22
- 兰格集团董事长刘长庆一行赴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交流访问2021/6/10
- 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文件2021/2/23
- 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焊管分会年会 暨第二届中国焊管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在邯郸举行20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