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2025年3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49.6%,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分区域看,美洲制造业PMI降至49%以下,较上月下降超1个百分点,是导致全球制造业PMI下降的主要因素;亚洲制造业PMI与上月持平,连续2个月稳定在51%以上;非洲制造业升至50%以上,较上月上升超1个百分点;欧洲制造业PMI虽仍在50%以下,但较上月有小幅上升。综合指数变化,2025年3月,全球制造业恢复力度较上月稍有偏弱。分区域看,美洲制造业在经历2个月扩张后,重回收缩区间,拖累了全球制造业的整体恢复;亚洲制造业保持扩张,且增速相对较快;非洲制造业在经过2个月的收缩后,重回扩张区间;欧洲制造业虽仍在收缩区间,但降幅较上月有所收窄。
一季度,全球制造业PMI均值为49.9%,高于去年四季度的49.2%和去年同期的49.6%,显示今年以来全球经济恢复态势要略好于去年同期和四季度,但指数水平仍相对较低,意味着全球经济继续呈现低速增长常态化特征,且各区域经济继续分化。亚洲经济仍是全球经济稳定恢复的重要引擎,一季度亚洲制造业PMI均值为51.1%,各月均在50%以上;非洲制造业仍显示一定的发展潜力,但波动较大,3月有所上升,一季度非洲制造业PMI均值为49.9%;美洲制造业保持平稳,但3月有所下降,一季度美洲制造业PMI均值为50%;欧洲制造业恢复态势相对较弱,一季度欧洲制造业PMI均值为48%,各月均在50%以下,但指数连续3个月上升,意味着欧洲制造业在缓慢恢复。
从全球经济演变来看,美国加征关税使得贸易摩擦不可避免,对美国和全球各国的影响都是负面的,短期内将会造成全球贸易成本上升以及全球供应链混乱的“多输”局面。全球经济秩序将在贸易保护升级和地缘政治冲突的双重影响下重新寻求新的恢复路径。受美国加征关税的负面影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期经济展望报告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3.3%下调至3.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表示可能要在最新展望报告中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同时,也要看到,加征关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可持续,全球经济合作仍是主流,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通过加征关税的方式来实现所谓的“自给自足”。全球各国终将要回到多边贸易框架下的合作共赢,才能保障全球经济恢复稳健致远。
2025年3月份,欧洲制造业PMI为48.2%,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上升。从主要国家来看,瑞典制造业PMI连续2个月在53%以上;希腊制造业PMI升至55%;英国、西班牙和意大利制造业PMI均较上月有所下降,且低于50%;德国和法国制造业PMI虽仍在50%以下,但均连续3个月环比上升,且本月升幅均有明显扩大。数据变化显示,今年以来,欧洲制造业呈现逐月回升特征,但指数水平仍在48%左右,意味着欧洲制造业整体恢复力度仍相对偏弱。欧洲央行近期预计2025年欧元区GDP增长率为0.9%,低于去年12月预测的1.1%,意味着欧洲央行对当前欧元区经济恢复信心相对不足。美国关税政策给国际贸易依赖程度较高的欧元区带来了更加负面的冲击,为欧洲经济恢复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关税影响叠加能源冲击,欧元区或将继续面临低增长和高通胀并存的两难境地。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美国的关税政策会让欧洲各国更加团结,寻找欧洲范围内更加广泛的自主发展,以此来减少对美国乃至国际贸易的依赖。
2025年3月份,美洲制造业PMI为48.9%,较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环比下降,且降至50%以下的收缩区间,显示美洲制造业恢复力度有所减弱。主要国家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PMI降至50%以下;巴西制造业PMI较上月下降,但仍在51%以上;加拿大、墨西哥和哥伦比亚制造业PMI均在50%以下。ISM报告显示,2025年3月,美国制造业PMI为49%,较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分项指数变化来看,美国制造业供需两侧较上月均有明显下降。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较上月降幅均超2个百分点,降至50%以下。其中生产指数降至48.3%,新订单降至45.2%。从业人员指数降至45%以下。美国制造业在经过短暂两个月的扩张后,重回收缩区间,供需均进入收缩区间,并带动制造业用工有所走弱。美国政府试图通过增加关税来倒逼美国制造业回流,其政策效果仍待观察。相对于制造业回流,关税增加似乎更加容易导致美国国内生产成本上升。如果通胀持续上升,将会进一步影响美国国内消费。美国全国零售商联合会认为“对等关税”将导致美国家庭承受更高商品价格。美国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发布数据显示,美国3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2.9,低于2月的98.3,连续第四个月下降。基于关税政策的影响,高盛集团认为未来12个月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概率升至35%,高于此前预期的20%。如果加征关税进一步推升美国通胀压力,将为市场预期美联储改变当前降息节奏带来想象空间。
2025年3月份,非洲制造业PMI为50.8%,较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结束连续2个月50%以下走势。从主要国家来看,尼日利亚制造业PMI连续2个月上升,指数升至54%以上,埃及制造业PMI降至50%以下,南非制造业PMI虽仍在50%以下,但较上月明显上升,升至48%以上。数据变化显示,非洲制造业结束连续2个月收缩态势,3月进入扩张区间,制造业恢复力度有所提升,意味着非洲经济发展潜力仍在。近期,非洲经济委员会发布报告预计非洲大陆的经济增长将逐步恢复,2025年非洲经济增速将达到3.8%。但也要看到非洲经济波动较大,对外部依赖程度仍然较高,美国增加关税政策也将会冲击非洲经济发展,尤其是进一步推升本来就较高的非洲通胀水平。非洲各国应进一步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和培育内生发展动力等来应对关税政策带来的外部冲击。
2025年3月份,亚洲制造业PMI为51.3%,与上月持平,连续2个月保持在51%以上。从主要国家来看,中国制造业连续2个月上升,继续运行在50%以上扩张区间。印度制造业PMI升至58%以上。东盟国家中,印度尼西亚、越南和新加坡制造业PMI均在50%以上;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和泰国制造业PMI均在50%以下。日本和韩国制造业PMI较上月均有小幅下降,均在50%以下。综合数据变化,亚洲制造业今年以来持续在扩张区间,且近两个月保持平稳较快恢复态势。中国制造业的持续向好运行,为亚洲制造业平稳恢复提供了重要支撑。《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亚洲供应链的稳定奠定较好基础,亚洲经济发展韧性相对较强。近期,博鳌亚洲论坛发布报告认为亚洲仍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引擎,预计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率为4.5%,略高于2024年的4.4%。同时,美国加征关税给亚洲各国在出口、供应链韧性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带来的冲击也不容忽视。

- 【PMI】3月份全球制造业PMI环比下降202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