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以下简称“乘联分会”)公布今年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价格段统计数据。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4月中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687.2万辆,同比增长7.9%,但市场均价呈现显著结构性调整。
2025年1-4月乘用车市场均价17万元,相较2024年均价下降0.7万元。其中,2025年4月均价较2024年同期下降2.1万元,这已经是乘用车市场均价连续2个月同比下跌超过2万元,创近5年来最大跌幅,市场调整特征明显。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价格变动的原因之一,是自2024年起,受到国家报废更新和以旧换新政策补贴的促进,入门级车型销售占比提升,近几年全国乘用车市场价格走势上行趋势改变,车市的中低端市场回暖,消费结构正逐渐向中低价位倾斜。“由于中国私车普及相对落后,均价降低推动市场的全方位发展,有利于车市的普及和规模提升。”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说。
这种价格趋势在不同动力类型的车型上均有呈现:传统燃油车均价从2023年的18.3万元降至2025年4月的18万元,而新能源车均价从2023年的18.4万元降至2025年4月的16.1万元,降幅高达2.3万元,价格下探速度超出行业预期。行业观察人士指出,这既得益于车企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成本优化,也反映出由于新能源渗透率逐步走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价格战”愈演愈烈。
从细分市场看,价格带两端呈现显著分化特征。在5万元以下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已在4月达到90%,其中纯电动车型占比达到86%,基本实现新能源替代,该价格带车型在2025年市场份额回升至4%,微型电动车重新激活下沉市场。
在30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新能源车型占比约40%,其中增程式车型占比较多,超过纯电和混动车型,在40万元以上市场占比更高达27%。
而在更为主流的中间价格地带,则是插电混动车型占据优势地位。其中10-15万元价格带集中了46.7%的插混产品,显示出新能源技术对不同消费层级的覆盖能力。
品牌维度同样呈现差异化竞争格局:2025年1-4月豪华品牌均价持平于2024年同期的36.6万元;合资品牌微涨0.1万元至17.4万元;新势力品牌波动较大,降幅3.6万元至23.5万元;自主品牌则小幅下探至12.1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5年4月及1-4月的数据中,豪华、合资、自主三大阵营的新能源车均价均超越同品类燃油车型,标志着新能源产品已全面确立市场主导地位。(新华财经 李一帆)

- 政策红利叠加“价格战”冲击,乘用车均价连续两月跌幅超2万元2025/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