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首页 >行业热点 >行业热点
骆铁军: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钢铁内需市场将长期存在
发表日期:2025/5/19 8:41:50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我国钢铁需求仍将在峰值平台区间维持较长一段时间,预测到2035年我国粗钢产量为8亿~9亿吨,2050年以后预计将保持在8亿吨左右。”5月15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骆铁军在第16届中国金属循环应用国际研讨会上表示,“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钢铁内需市场将长期存在”

第一季度行业经济效益同比改善

骆铁军在讲话中首先介绍了今年第一季度我国钢铁行业运行情况。 第一季度,行业经济效益同比改善,“稳”的态势在持续、“新”的动能在成长,但面临供给强于需求、钢价低位运行等困难。

一是,供強需弱的态势未根本性改变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一季度粗钢表观消费量23016万吨,同比下降1.3%,粗钢产量25933万吨,同比微增0.6%。尽管3月当月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3.5%,但产量增速达4.6%,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二是,主要用钢行业分化明显。房地产行业仍处于探底阶段,第一季度,房地产投资、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以及商品房销售面积分别下降 9.9%、24.4%、9.5% 和 3%。制造业需求略有分化,如汽车、家电等行业产量增长,对钢材需求形成一定支撑,但机械行业的部分设备产量波动,造船行业的指标也有所起伏。从2025年关键指标看,基建投资增速放缓,制造业用钢需求尚未达峰,总体呈现“需求总量下降、消费结构变化”的特点。

三是,价格低位震荡,利润承压 。第一季度,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均值为95.59点,同比下降13.66%。4月以来受美国对等关税等外部因素影响,钢价进一步下跌。尽管原燃料价格(如炼焦煤)有所回落,但铁矿石价格相对坚挺。进入2025年,铁矿石价格依然处在高位波动,炼焦煤供给格局相对宽松,价格下降。

“总体来看,行业利润有所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骆铁军表示,第一季度,行业经济效益虽同比改善。

钢铁行业已由增量发展进入存量优化阶段

骆铁军认为,钢铁行业已由增量发展进入存量优化阶段,钢铁行业不再是周期性循环,而是发展方向的改变。

一是,我国粗钢产量已经达峰。骆铁军表示,从总量来看,我国粗钢产量已达峰值,但各品种的达峰表现不一。如,2020年至2024年,钢筋+线材产量累计下降约1亿吨,热轧卷板产量累计增加9500万吨,电工钢产量累计增加570万吨。 “在当前需求下滑、市场下行的背景下,减产已是行业共识,关键要转化为统一行动。”骆铁军强调。

二是,需求总量下降,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相较于2020年减少15538万吨,下降15%。由此判断,钢铁行业已由增量发展阶段进入存量优化阶段。“房地产行业发展峰值已过,基础设施建设逐渐放缓,制造业发展仍未达峰,钢材需求整体回落。”骆铁军认为,“我国钢铁需求仍将在峰值平台区间维持较长一段时间。”

三是,钢材出口量增价跌。骆铁军表示,第一季度,我国钢材出口量增价跌趋势明显,同时叠加国际贸易摩擦增多,钢材出口面临的环境更趋复杂、不确定性和压力日益加大。据数据显示,2024 年钢材出口量达历史次高,粗钢出口创历史新高。钢材出口结构不断优化,长材占比下降,板材占比提升。同时,钢材出口区域持续调整,对欧美等区域出口下降,对亚非拉等区域出口增加。

四是,国际贸易不确定性使钢材出口面临挑战。美国发起的畸高关税对中国直接出口美国的钢材影响不大,但须高度重视其他国家采取措施带来的连锁反应。另外,美国对部分东南亚和美洲国家征收关税,将影响我国对这些地区的钢材出口。近年来下游用钢行业出口较好,是拉动制造业用钢需求增长的重要动力。2024年,中国对美国钢铁间接出口以机械、金属产品、集装箱、家电为主,占对美出口量比重合计约90%。在贸易环境日趋恶化的背景下,制造业带动的钢铁间接出口面临挑战。

秉持“促高端、稳周边、严监管”的出口导向

骆铁军结合产能治理、行业自律、进出口及绿色低碳发展等钢铁行业重点工作,分享了他的观点。

第一,严控新增产能、畅通退出渠道。骆铁军表示,在当前的形势下,必须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同时确保落后产能能够顺利退出市场,以优化产能结构,缓解供需矛盾。在产能治理总体思路上,一要严控增量,二要优化存量,三要推进兼并重组,四要畅通退出渠道。他建议政府部门要停止产能买卖交易,研究成立“钢铁产能退出专项基金”。

第二,反内卷、强自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骆铁军表示,从行业层面来看,加强行业自律、反对“内卷式”竞争,越来越成为行业共识,关键是将共识转化为行动。从企业层面来看,区域企业纷纷自发开展区域自律行动,维护区域市场稳定。尤其是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促进区域和品种市场有序发展。

第三,强化稳增长的出口导向。骆铁军表示,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加剧,贸易环境进一步恶化;国内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大,必将传导至出口市场等因素影响下,我国钢材出口面临较大压力。“但中国钢铁依然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产业,钢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他强调。

“在满足内需的前提下,合理的钢铁出口量有利于时刻跟踪世界先进钢材制造水平,同时满足国际市场需求。”骆铁军提出,在当前形势下,要秉持“促高端、稳周边、严监管”的出口导向。

第四,钢铁行业碳履约进程。针对生态环境部印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骆铁军介绍:“根据生态环境部规划,2024-2026年为碳履约启动实施阶段,配额分配与产能产量挂钩;2027年后逐步收紧,引入基准线法。长流程企业需优化排放强度,短流程暂未纳入碳市场。目前该方案按直接排放履约,暂不考虑间接排放。”

第五,绿色低碳是行业高质量发展方向。“未来一段时期,绿色低碳仍将作为我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骆铁军表示,据相关研究成果,到2060年我国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粗钢产量下降对碳减排的贡献度为41%,原料结构优化贡献度为4%,流程结构优化贡献度为36%,低碳技术应用贡献度为17%。

废钢资源是钢铁行业节能降碳的关键因素

“废钢资源利用对钢铁行业节能降碳至关重要,能显著降低碳排放。”骆铁军在分析我国废钢产业发展态势时表示。

废钢的节能降碳效应显著。据测算,传统长流程吨钢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量为 1.8 吨,全废钢电炉炼钢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 0.36 吨,仅为长流程的 20%。促进废钢的产出和有序发展短流程电炉炼钢是相辅相成的,钢铁协会为此成立了电炉钢分会,工作重点就是促进以上两方面的良性发展。

我国废钢利用水平亟待提升。与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废钢利用处于较低水平。我国短流程企业废钢成本占总运营成本的约 68%,高于发达国家 15 个百分点左右。“在废钢供给相对不足和电炉钢产能利用率长期较低的情况下,应有序发展电炉钢。”骆铁军强调。

废钢资源总量潜力巨大。据研究机构对我国废钢资源总量预测显示,未来随着粗钢产量的变化,我国废钢资源年潜力超2亿吨。这为我国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骆铁军介绍,为促进废钢行业健康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近年来持续向政府部门反映行业在税票和标准等方面的诉求,完善回收体系、推动废钢领域科技和技术进步等。以国务院发布施行《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为契机,推动反向开票更大范围实施,促进合规经营深入推进,协同政府部门构建全国“一盘棋”的资源管理机制。(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信息监督:马力 010-63967913 13811615299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兰格钢铁网站刊登本图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更多钢铁价格信息,请下载兰格钢铁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