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简介
辛集市澳森特钢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以钢铁产业为核心,兼营钢材深加工、物流、贸易、地产等板块的多元化发展集团公司。
公司秉承“绿色低碳,创新驱动,智能制造,循环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企业战略;塑造“志存高远、海纳百川、明善诚身、敬天爱人”的发展理念;践行“为社会做贡献,为员工谋福祉”的企业使命;奉行“规范管理、坚持创新、科学设计、全员参与、顾客满意、持续改进”的企业质量方针;倡导“为客户服务,为贡献者负责,持续追求卓越”的企业价值观;实现“树百年澳森,铸精品钢铁,成就澳森人的幸福人生”的企业愿景。主要产品包括冷镦钢、帘线钢、预应力钢绞线用钢等十大系列。成立河北省企业技术中心、河北省工业企业A级研发机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拥有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140余项,拥有软件著作权17项,参与团体以上标准制修订13项。获得中国民营制造业500强企业、河北省制造业百强企业、河北诚信企业、河北省环保绩效A类企业等荣誉称号。
落实情况
为全面落实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2023年澳森特钢正式任命公司总工程师担任企业首席质量官,并赋予首席质量官五大职责和五大权责,充分发挥企业首席质量官的作用,促进质量强企建设。
五大职责包括:组织制定公司质量发展战略、年度质量工作计划、质量安全保障措施;建立并实施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组织实施质量改进、质量攻关等基础质量活动;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加强质量统计分析;开展质量教育培训,建设企业质量文化。
五大权责包括:向公司提出加强质量工作的措施建议;组织监督检查质量管理各岗位质量工作责任制的贯彻落实;对原料进厂、生产全过程、出厂检验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确保质量可控;主持公司质量管理工作考核,行使质量安全“一票否决”权;公司发生重特大质量安全事故或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首席质量官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案例背景
首席质量官根据公司经营战略和企业文化制定了“规范管理、坚持创新、科学设计、全员参与、顾客满意、持续改进”的质量方针,运用PDCA工具,将企业质量管理文化归纳为“始于元、达于亨、合于利、终于贞”的自我提升的理念和方法,实现了“以人为本、以质取胜、共创共享、止于至善”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见图1),有效解决了制约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的关键问题。为企业产品结构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首席质量官的带领下,公司产品SWRH82B、ER70S-6、H08A、LX70A均获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产品实物质量品牌培育金杯优质产品”,并被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SWRH82B(Φ12.5mm)获得2023年河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弹簧钢丝热轧盘条”以及“预应力钢丝及钢绞线用热轧盘条产品”纳入河北省绿色设计产品名单。帘线钢C72DA(φ5.5mm)、C82DA(φ5.5mm),获得“2023年河北省绿色设计产品”,并通过钢铁行业EPD平台验证。2023年,由首席质量官主持制定《免酸洗焊接用钢盘条》团体标准,推动了行业技术升级,促进了行业绿色发展。
三年来,出厂产品合格率由98.5%提升至99%,市场占有率提升了1.1%,客户满意度提升了3%,销售额实现了15%以上增长。
图1 质量管理创新模式示意图
主要做法
(一)以人为本:为员工营造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为客户提供有效的沟通渠道,提高服务水平
营造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一是定期组织开展各层级人员的质量知识竞赛、质量宣传教育、技术比武、技术攻关等活动。二是推行“以奖代罚”的绩效考核管理模式,不搞“以罚代管”的一刀切模式,以发放“质量绩效奖金”的方式,引导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积极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稳定性。三是积极引进六西格玛与精益工具、PDCA循环、5Why分析法、SWOT分析法等质量管理工具与方法应用,近三年解决质量问题60余项。
为规范公司产品在客户使用过程的质量管理,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客户服务水平,建立“采购-生产-销售-用户”多环节联动机制,通过合格供应方管理、过程管控、用户联动,实现产品质量稳定和持续改进,提高了用户忠诚度。实现品种钢直供率60%,第一时间掌握客户的需求及市场行情动向,根据客户需求及时调整工艺,满足客户的要求。
(二)以质取胜:重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系统优化各个质量控制环节,提高产品的科技附加值与质量的稳定性
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一是积极与北京科技大学、上海大学、河北理工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并取得多项重大科技成果;二是搭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国家/省级科研平台。三是搭建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和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四是加大质量与技术研发投入,研发经费每年不少于销售收入的3.5%,近三年累计投入研发经费21亿元,实现了新钢种20多个牌号的开发,提高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
系统优化质量控制各个环节,做到“设备生产能力、工艺优化改进、人员操作能力”三方面的有机结合。根据设备生产能力进行“专业化”和“专线化”的生产设计。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调整工艺,实现产品的定制化生产,统筹考虑铁钢轧一体化控制模式,在产品工艺设计方面相互配合,并形成稳定的工艺,以规范操作规避非稳态质量波动。人员方面,量才施用,因材施教,结合每个人能力不同的特长,按照取长补短的原则,实现各种类型人员的有机结合。
(三)共创共享:海纳百川是包容,共创即共享利益
始终秉持和谐开放的理念,本着相互提高,共同进步的原则,积极组织企业员工之间,企业与下游客户、同行之间进行交流。主要方法有为员工设立“质量能手”“创新标兵”等荣誉称号,并对先进事迹进行宣传;为下游用户量身定制符合该企业生产方式的产品;与同行共享“免酸洗、免退火、缩短时效期工艺”等(见图2)。
“企业产品竞争力最终的落脚点是精益管理”“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防范竞争对手就是固步自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管理本身就是科学和技术的范畴”等观念为业界所认同。公司积极主导或参与国家、团体等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累计参与制订国家标准2项、团体标准11项,推动产业质量升级,提升行业影响力。
图2 共创共享案例介绍图
(四)止于至善:积极推进数字化技术应用,以数据驱动质量管理可视化
首席质量官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从可视化、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四方面着手,制定符合澳森模式的精益化管理方法(见图3)。推动建立“供应商协同平台”“研发系统”“产销ERP”“铁前、钢轧MES”“数智物流”等内外部产业链信息化系统,实现了研发、设计、采购、生产、检测、仓储、物流、销售、服务各环节数据可视化和信息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数据的分析与决策。使生产节奏更高效、生产流程衔接更通畅、产品质量更稳定。
图3 精益管理方法
经验启示
首席质量官秉承“质量即效益,产品即人品”的质量理念,坚持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实施以质量文化为主体、以品牌创建和创新驱动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如美标SAE等),通过创新高质量产品供给、推动高水平制度建设,以强化风险管理为核心任务,构建了符合企业特点的全生命周期质量保证系统(见图4)。
坚持客户导向,建立起以客户需求为主导的组织模型,在生产、交付、服务过程中以高质量服务客户;坚持文化创新,立足“行业引领、质量第一、社会友好”三个维度,深化质量管理创新。
图4 全生命周期质量保证系统
将完善质量体系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建立完善知识产权管理、质量数据管理等体系,用体系建设规范设计、生产、服务行为,用标准化管理提升经营效能。通过PDCA循环,结合企业数字化转型,有效形成了自我诊断、自我完善的质量文化和质量体系;基于现场反馈、数据联动分析等全员参与的质量改进活动,实现了产品质量稳定提升。
这套模式是由首席质量官在钢铁行业质量管理领域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理论总结,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可复制性和示范推广性,不仅推动了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水平的飞跃,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 澳森特钢集团首席质量官苏晓峰谈质量│推动全面质量管理 创造高质量高效益202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