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霜砺铁骨,攻坚正当时
山钢集团发出“打赢收官战,年终比贡献”动员令,山钢人以岗位为战场,恪尽职守、勇于创新。
让我们在他们的故事里,感受夺取收官战全面胜利的决心与力量








吴双:打出“组合拳”

初冬的上海寒意渐浓,山钢股份营销总公司华东销售公司特钢团队的办公室里却气氛热烈。团队负责人吴双刚结束与江苏某客户的电话沟通,在笔记本上划掉一项待办事项,这已是他本周跟进的第三笔高端订单。
“抢订单就像钉钉子,一锤一锤敲下去,钉实钉牢才算数。”吴双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凭借这股“钉钉子”的劲头,今年1至10月份,他带领的团队销量完成计划的100.31%,重点产品销量达116.58%,新开发终端用户近30家。
年初开始,吴双带领团队密集走访华东地区二十多家特种钢管和齿轮制造企业,绘制“用户画像”,确立“齿轮钢做优、风电钢做强”的主攻方向,同时加快推进模具钢、能源用钢等高端品种的研发与推广。
“王总,技术方案已按您的要求修改,您看还有什么需要调整?”这样的电话,吴双一天要打十几通。为拿下江苏一家汽车制造企业的订单,他连续跟踪3个多月,跑了十几趟现场,方案反复修改。最终,这笔订单成功签约,成为团队攻坚高端市场的关键一役。

在积极“走出去”的同时,吴双也注重“请进来”。他多次邀请客户参观山钢股份生产基地,通过实地观摩生产线、开展技术交流,增进客户对山钢的了解和信任。一位客户在参观后表示:“这次交流让我对山钢的研发实力和质量管控有了更深认识,对今后的合作更有信心。”
在开拓市场方面,吴双组建跨部门专攻小组,聚焦P91、P92等高端能源用钢,深入用户生产一线了解需求。一次走访中,某风电企业提出提升材料抗腐蚀性能的要求,吴双立即协调产品经营体,通过成分优化和现场试验,仅用一周便拿出可靠解决方案,赢得客户高度认可。
“营销的本质,就是帮用户解决问题。”吴双始终秉持这一理念。今年年中,四川一家钢管加工企业因出口订单船期提前,面临高额违约金,紧急向山钢求助。吴双夜以继日协调生产、技术等部门,精准传递客户需求,最终推动订单提前一周交付,为客户避免了重大损失。这次合作不仅巩固了双方关系,还带动后续多个重点工程项目的联合开发。该客户还将山钢推荐给行业内多家优质企业,形成“以客户带客户”的良性循环。
面对全年重点品种销量80%、终端直供100%的目标,吴双信心十足。在他看来,市场越有挑战,越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攻克一个个难关。“每一通电话、每一次走访、每一份方案,都是我们钉牢市场的着力点。”
吴双正带领团队向全年任务目标发起冲刺。
任永亮:三条“军令状”

“市场不会突然好转,只有把自己的工作干到极致,才能为企业‘活下去’拼出空间。”山钢集团发出“打赢收官战,年终比贡献”动员令后,莱钢银山型钢板带厂运维车间电气运行班班长任永亮把这段话发到班组群,并写下3条“军令状”——设备隐患不过夜、吨钢电耗再降1千瓦时、11月底前再带出4名“降本尖兵”。
10月20日22时30分,板带厂厚板线2号电气室内灯火通明。任永亮蹲在地上,用万用表逐点测量隔离开关母排绝缘值,发现绝缘电阻低于警戒值。他立即招呼工友启动“秋季防凝露”应急预案,加热带快速升温、干燥剂精准放置、密封胶细致涂抹,三管齐下,半小时后设备隐患成功消除。

这次高效处置隐患的背后,是任永亮多年积累的“故障案例库”的有力支撑。“昼夜温差大,绝缘击穿类故障占比居高不下,我们把92条历史故障重新梳理归类,针对高频问题提前改造了3台柜体。”任永亮介绍,如今隔离开关单次抢修时间已从过去的4小时压缩至30分钟,仅此一项全年可降本近百万元。
在任永亮看来,电气设备管理不能停留在“出了问题再修”的被动模式,主动预防才是守住效益的关键。他牵头构建设备状态监测与预防性维护体系,定期为设备全面“体检”,努力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此前,厚板线精轧区域辊道传动系统控制精度不足,影响轧制效率。任永亮和同事反复钻研,实施了“厚板线ABB装置系统分组优化”项目,通过增加控制单元和检测板,实现精轧区域辊道传动系统的精准控制,提高了厚板线轧制效率。
任永亮还带领团队完成加热炉液压站电机节能改造等9个节能项目,综合节能率达80%。曾经影响效益的设备难题,在他和团队的攻坚下得到了根本解决。
“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任永亮依托吕双庆劳模创新工作室平台,带领班组职工开展导师带徒、技能培训、岗位练兵等活动。通过开设“每周微课堂”,已带徒11人,传授电源板离线修复、变频器风机拆装等“绝活”;组织“消灭2小时以上停机”攻坚战,9月、10月连续实现高压供配电“零停机”,为厚板线稳产高产赢得宝贵时间。近年来,任永亮带领班组累计修复变频器、风机、隔离开关等设备备件2万余件套,实现连续安全生产“六为零”目标,成为山钢股份电气运维战线的标杆班组。
“只要大家敢打敢拼,就没有迈不过的坎。”任永亮说。面对年终收官战的关键节点,他和同事们坚持一日一算账、一天一交卷,以高度的责任感与过硬的行动力,为企业打赢收官战贡献力量。
杨宁:百米井下“拼命三郎”

金岭矿业金召矿业数百米深的井下,有一位手握凿岩台车操作杆的掘进工——杨宁。十五年如一日,他从普通学徒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井下凿岩长,成为掘进线上的“尖兵”。今年1至9月份,班组累计完成掘进3360.9米,支护锚杆9000余条,为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年终冲刺阶段,杨宁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每次下井前,他都会组织班前安全培训,针对工作特点,重点强调巷道支护、设备操作等关键环节。操作凿岩台车时,从设备检查到压力、转速监测,不放过任何细节。
进入四季度,杨宁团队遇到827区-374米水平顶板破碎的复杂地质状况。为在年底前啃下这块“硬骨头”,杨宁和同事们采用“锚杆编网+即时支护”模式,坚持“边掘进、边支护”,实现该区域零安全事故掘进,也为后续施工争取了宝贵时间。

杨宁也是大家眼中的“拼命三郎”。今年7月份,在-390米水平835区矿房掘进任务中,面对地质复杂、岩石硬度高等难题,初期月进度仅69米。他带领团队逐段分析数据、优化工序,从爆破用药到出渣调度都力求最优,最终月进度提升至87米,提前10天完成任务,创下队内纪录。
“只有团队强了,年终目标才能稳稳实现。”杨宁重视“传帮带教”,为新职工制定“一对一”带教计划,从基础操作到风险预判倾囊相授。吕国庆、邢恒等青年职工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已能独立承担关键任务。他还鼓励创新,青年职工提出的优化钻孔角度、改进支护固定方式等建议,实施后有效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率。在他的带动下,团队形成“互帮互助、比学赶超”的氛围,成为井下掘进战场上一支战斗力十足的攻坚力量。
“年终收官战是一场硬仗,我们必须拿出‘拼命三郎’的劲头!”杨宁说。在他的带领下,这支团队正以昂扬斗志向年终目标全力冲刺。

- 决战收官!山钢一线有“尖兵”2025/1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