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发出通缩信号 美联储本周议息玄机待解

 //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3-6-19 8:59:34  兰格钢铁
    6月17日,周一。美联储本周议息,量宽政策何去何从,市场翘首以待。今天老毕试把近期种种市场现象归纳起来,再从先后效力《华尔街日报》的两代美联储“打手”(最能为美国货币政策风向提供指引的新闻工作者)的近作或言论,一窥本周议息可能出现的结果。

    印钞印不出通胀

    过去一个月,美国国债孳息以至按揭利率皆大幅抽升,高息股先于上月经历大震荡,资金继而大举撤离新兴市场,引发一场小股灾。

    美联储退市预期不断升温,自是资产市场人仰马翻的导火线,但较少人留意而又十分重要的,是美国实质利率的变化。这个因素非但对资产市场有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且会左右美联储对应否/能否于短期内收回刺激经济措施的判断。

    早前曾提过,美国抗通胀债券(TIPS)孳息自2012年1月以来首见正数,意味着传统国债回报率已高于“通胀打和点”(即市场对通胀的预期);也就是说,不设通胀补偿条款的传统国债,回报不一定输于物价变动,影响之下,高风险资产的吸引力已不如前。

    然而,必须强调的是,美国债息实质回报可望回复正数,与其说因为长债孳息5月初以来急升,不如归因于通胀预期以更快的速度下降。

    实质利率的变化,取决于名义利率与通胀率之间的互动关系,目前的情况是,债息回升势头虽明显,但通胀预期降温步伐更快,对尚未摸准美国经济前景的美联储来说,债市隐隐发出通缩警号,必令量宽应否到此为止更难抉择。

    美联储退市之声四起、资金从新兴市场疯撤,始于伯南克5月22日向国会联席经济委员会作证后的暗示。他指出,假如经济持续改善,美联储未来数月可能缩减购债规模。

    此话一出,美国长债孳息进一步抽升,但远不如具抗通胀功能的TIPS孳息升得快。这等于说,投资者不愿为了博取政府的通胀补偿而忍受低于正常水平的孳息。

    简而言之,美联储印钞票印不出通胀,随着真实通胀率持续低于市场预期,投资者持有TIPS的动力不断下降,资金减持抗通胀债券的趋势,年初以来已十分明显。伯南克上月22日作出退市暗示后,资金从TIPS流走的步调更加急速。

    数据可见,自伯南克发出暗示至上周四,TIPS不论五年、十年还是三十年,孳息升幅均较传统债息大了一倍或以上,意味着资金流出TIPS的势头,远较流出传统国债明显。这个现象说明,美国国债孳息回升并非源于投资者对通胀恶化的忧虑,而是别有因由。

    近日所见,商品价格疲莫能兴、新兴股债人仰马翻,而债市回落(孳息抽升)并非通胀预期升温所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美联储有必要那么快收回对经济的刺激措施吗?

    SEP的玄机

    所谓的两代美联储“打手”,何许人也?当中一位,读者必已久闻其名,那是媒体冠以“伯南克御用打手”、“美联储官方喉舌”等外号的《华尔街日报》记者希尔森拉思(JonHilsenrath);另一位则是任职《华尔街日报》期间协助该报勇夺普利策奖、现任《经济学人》驻华盛顿美国经济编辑GregIp(生于加拿大的华裔新闻工作者,其父为香港移民)。

    《华尔街日报》似乎专产“美联储观察家”,希尔森拉思近年才冒出头来,在他成为美联储“当朝红人”之前,长期效力《华尔街日报》的GregIp早已闯出名堂,像今天的希尔森拉思那样,扮演美联储“风向舵”的角色。

    老毕之所以提及GregIp,乃因他在希尔森拉思上周四于《华尔街日报》网站发表署名文章后,翌日接受CNBC访问,言论跟其“接班人”异常相近;重点是,投资者不应只聚焦于伯南克在记者会上的发言,而必须密切注视跟议息声明一起发表的“6月份经济预测摘要”(SEP),与3月的详作比较,观察当中有何出入。

    假如美联储维持3月份SEP对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胀率的预测,美联储减少购债将成定数;伯南克不会告诉你的,只是在哪一次会议上作出这个决定。倘若6月份SEP跟3月比较大有出入,而当中差别反映美联储对复苏的看法较三个月前悲观,那么每月购债850亿美元的措施,恐怕欲罢不能。

    这好像谈不上什么真知灼见,但两代美联储“打手”异口同声,敦促投资者盯紧SEP,此中应有玄机。

    (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QE退出成灾股债市大失血
  • 债市发出通缩信号 美联储本周议息玄机待解
  • 博时拟任基金经理魏桢:债市总体风险有限
  • 5月数据为债市撑腰 投基可选浮动费率基金
  • 中国债市应警惕交易所杠杆风险
  • 希腊明年欲发小规模国债 4年后重返债市
  • 美元/日元纽约时段延续跌势 忧虑日债市失控
  • 受累债市整肃 债券私募产品发行量降五成
  • 中国债市“阳光化”的短期阵痛:供需两不旺
  • 债市延续回暖 债基配置价值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