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乔虹:中国缓慢去杠杆更有利

 //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3-7-26 10:32:13  兰格钢铁
    中国经济亟须转变增长方式,并忍受去杠杆和增速放缓带来的阵痛。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乔虹24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说,这个过程会相当长,但是缓慢的去杠杆未必是坏事——一方面减少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另一方面防止由此加剧“调结构”与“稳增长”的矛盾,避免结构调整和改革进程出现反复。

    摩根士丹利亚洲研究团队近期将发布关于中国经济去杠杆的系列报告,其中名为《中国去杠杆:前路曲折》的第一篇报告已于近日发表。这一系列报告旨在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一个更清晰的全景,从而准确把握中国经济遇到的问题以及正在采取的应对措施。

    “虽然国内对经济结构调整和去杠杆的讨论已经很充分,大家普遍的共识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会放缓。但是在境外市场,大多数投资者不是每天都在密切关注中国。他们看到新闻媒体每天都有关于中国的负面消息,缺乏客观理性的分析。”乔虹对记者说。

    上述报告开宗明义地表示,中国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在去杠杆的过程中避免经济出现大的波动。要达到这个目的存在很大的困难,因为投资和总需求的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生产者价格指数进而承受压力。去杠杆还有可能造成资产价格下跌,特别是在房地产市场,从而加剧金融系统的风险。

    “比较美国和日本的经验可以发现,在经济去杠杆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加杠杆是不可避免的,越早做越有利。无论是调整名义利率、防止掉入流动性陷阱,还是财政上的刺激措施,只要应对及时,最终胜出的机会就更大,不会出现迷失的十年或者二十年。”乔虹对记者说。

    摩根士丹利的上述报告比较了美国和日本的去杠杆过程。乔虹表示,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去杠杆“走出像美国这样优美的曲线”。美国在去杠杆过程中采取的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有短期的痛苦,但是总体上这种市场化的做法收效很好。

    乔虹进一步解释说,美国经济杠杆率比较高的主要是居民部门(住房),虽然集中抛售房屋导致了市场的动荡,但是美联储通过做大自身的资产负债表,弥补了居民部门去杠杆的冲击。

    日本的情况与美国有显著的不同,因为它的负债过去主要集中在公司部门。上世纪80年代的泡沫破灭后,在公司部门开始去杠杆时,居民的负债杠杆却大体上保持了相对平稳。但是,政府加杠杆的措施却比较滞后。

    乔虹表示,中国的情况与日本更相似,同样是公司部门的负债率过高,而居民部门的负债率却很低,比如中国人在购买住宅时有相当比例的是现金购买,房贷按揭比例也不高。

    她认为,由于市场流动性总体偏高,加上市场机制不健全,采取进一步的货币刺激几乎不可能,因此政府杠杆的提升主要是财政方面。具体的政策方向包括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科技等战略新兴行业,以及在必要时创造就业机会等。

    “由于预算赤字等原因,今年推出财政刺激措施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到今年年底明年年初推出可能性较大。我们可以留有一定的政策空间,将财政刺激措施保留到最需要的时候。”乔虹说。

    摩根士丹利认为中国将有一个较长的去杠杆周期。乔虹认为,这未必是坏事。

    “首先如果去杠杆的过程是V形的,这种激进的做法会给实体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另外根据过去的经验,如果结构调整造成的代价太大,又会一不小心走老路,把'稳增长’放到'调结构’之前。”乔虹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今天中国经济的高杠杆不是一天加起来的,去杠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经济转型的核心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乔虹认为,无论采取怎样的措施,最终都要归结到这一点上来。比如在汇率问题上,当前采取贬值的措施一方面可能引起贸易战从而抵消货币贬值的效果。另一方面真正要提高出口竞争力,还是要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

    “中国政策制定者已经启动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在经历一次根本性的转变。”摩根士丹利的上述报告写道。

    (第一财经日报)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7月26日巴西/澳洲-中国铁矿石海运费价格行情
  • 7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初值创11个月低位 就业市场压力上升
  • 美国一季度煤炭出口大增 荷兰中国成最大买家
  • 摩根士丹利乔虹:中国缓慢去杠杆更有利
  • 中国6月份苯进口量环比大幅减少81%
  • 中国贷款利率松绑加剧企业融资“国进民退”
  • 中国货币市场平静的回购利率下暗流涌动
  • 中国铝现货价格小幅下跌
  • 中国神华将渐缩减进口煤业务
  • 美密歇根州高调组团参加中国汽车零部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