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首再提双向开放 基金互认有望短期内落实
发表日期:2014/4/24 9:06:32 兰格钢铁
未来6个月除了筹备落实“沪港通”机制外,另一项中国内地与香港双向开放的政策“中港基金互认安排”,也有望很快拍板。香港行政长官梁振英22日通过港媒透露了这一讯息。
梁振英表示,未来“双向开放”的措施有很多,不局限于股市方面,包括吸引内地企业到香港发行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等多方面。
其实,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安排酝酿已久,早在去年12月,两地就此已达成基本共识。今年4月10日,“沪港通”落地,中国证监会[微博]主席肖钢在博鳌论坛再度表态,将推动内地和香港两地基金互认。
两地基金互认将落实
梁振英表示,近三年来,国家一直重视内地与香港市场的双向开放,未来六个月,除筹备“沪港通”机制外,两地基金互认也是一项主要工作,相关安排有望短期落实。
香港基金公会行政总裁黄王慈明随后亦公开表示,目前两地基金互认基本框架细节已确定,并交往国务院等待审批,两地监管机构也在密锣紧鼓地进行相关工作,只待具体推出时间公布
内地与香港两地基金互认,即在内地或香港注册及开发的基金产品,可拿到对方地区销售。两地基金互认后,两地投资者,尤其散户投资者,互投两地市场将更方便。
2013年12月4日,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相关负责人在香港宣布,两地监管机构已就基金互认框架达成基本共识,包括纳入互认基金的范围、管理人条件、互认审批程序、基金投资管理、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机制等方面。
具体为互认基金的管理人必须持有内地公募基金牌照或香港资产管理牌照,分别在两地注册、管理、投资并交易,受各自法规监管。互认基金在异地销售,也必须符合销售地的监管规定等。
不过,目前两地基金互认的细则尚未公布。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3日从消息人士处获悉,与沪港通相似,基金互认也将循序渐进,初期试点纳入互认的基金都是简单、易理解的产品,投资于单一市场,并可能会对历史业绩作出一定限制,而内地赴港销售的基金可能会从A股ETF等被动型产品开始。
机构认为前期影响有限
“内地高净值客户对投资分散化的需求是迫切的,内地投资者也确实应该增加海外资产配置的比例。从全球经验看,美国大概有20%的资产配置在海外,日本更高”,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微博]称。
胡立峰说,两地基金互认,将丰富内地投资者的投资选择,国际投资者也可通过香港买到获得互认并在内地注册的基金产品,有助于促进境内外资金的相互流动,对两地基金业及其它投资行业都将产生带动作用,是双赢格局。
不过,有基金分析人士认为,虽不能否定两地基金互通的正面性,但政策对内地基金公司的潜在冲击是存在的。
他们认为,内地基金产品很多,但总体上在提供服务和回报方面与香港市场仍有差距,基金互认后,不排除有意向分散投资和偏好QDII基金的投资者分流直投。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内地基金对该政策均无危机感。上海某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反而表示,更为自由的市场竞争会促进内地基金公司给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服务,内地基金也可利用对在岸市场的经验拓展海外销售,是新的机遇。
他表示,政策即使落地,也不会全面开放两地基金零售市场。内地基金公司具有本土优势,除销售渠道优势外,更了解内地投资者的投资偏好、服务需求等。此外,在港注册的基金无论认购费还是手续费,都比内地高,加上人民币汇兑风险,预计互认初期吸引的只是希望投资组合比较国际化的内地长线投资者。
“对RQFII的冲击,也有限”,北京某基金公司海外市场部投资总监认为,理论上,两地基金互认后,香港投资者可直接购买内地注册的部分基金,不再购买成本较高的RQFII基金,但实际开放的可投基金品种有限,而RQFII机构也不会坐以待毙,会推出对海外市场更有针对性的产品。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早在去年上半年,贝莱德等境外机构也已开始在香港部署注册人民币ETF类产品,以争取两地基金互认后的内地投资者。
梁振英表示,未来“双向开放”的措施有很多,不局限于股市方面,包括吸引内地企业到香港发行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等多方面。
其实,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安排酝酿已久,早在去年12月,两地就此已达成基本共识。今年4月10日,“沪港通”落地,中国证监会[微博]主席肖钢在博鳌论坛再度表态,将推动内地和香港两地基金互认。
两地基金互认将落实
梁振英表示,近三年来,国家一直重视内地与香港市场的双向开放,未来六个月,除筹备“沪港通”机制外,两地基金互认也是一项主要工作,相关安排有望短期落实。
香港基金公会行政总裁黄王慈明随后亦公开表示,目前两地基金互认基本框架细节已确定,并交往国务院等待审批,两地监管机构也在密锣紧鼓地进行相关工作,只待具体推出时间公布
内地与香港两地基金互认,即在内地或香港注册及开发的基金产品,可拿到对方地区销售。两地基金互认后,两地投资者,尤其散户投资者,互投两地市场将更方便。
2013年12月4日,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相关负责人在香港宣布,两地监管机构已就基金互认框架达成基本共识,包括纳入互认基金的范围、管理人条件、互认审批程序、基金投资管理、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机制等方面。
具体为互认基金的管理人必须持有内地公募基金牌照或香港资产管理牌照,分别在两地注册、管理、投资并交易,受各自法规监管。互认基金在异地销售,也必须符合销售地的监管规定等。
不过,目前两地基金互认的细则尚未公布。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3日从消息人士处获悉,与沪港通相似,基金互认也将循序渐进,初期试点纳入互认的基金都是简单、易理解的产品,投资于单一市场,并可能会对历史业绩作出一定限制,而内地赴港销售的基金可能会从A股ETF等被动型产品开始。
机构认为前期影响有限
“内地高净值客户对投资分散化的需求是迫切的,内地投资者也确实应该增加海外资产配置的比例。从全球经验看,美国大概有20%的资产配置在海外,日本更高”,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微博]称。
胡立峰说,两地基金互认,将丰富内地投资者的投资选择,国际投资者也可通过香港买到获得互认并在内地注册的基金产品,有助于促进境内外资金的相互流动,对两地基金业及其它投资行业都将产生带动作用,是双赢格局。
不过,有基金分析人士认为,虽不能否定两地基金互通的正面性,但政策对内地基金公司的潜在冲击是存在的。
他们认为,内地基金产品很多,但总体上在提供服务和回报方面与香港市场仍有差距,基金互认后,不排除有意向分散投资和偏好QDII基金的投资者分流直投。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内地基金对该政策均无危机感。上海某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反而表示,更为自由的市场竞争会促进内地基金公司给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服务,内地基金也可利用对在岸市场的经验拓展海外销售,是新的机遇。
他表示,政策即使落地,也不会全面开放两地基金零售市场。内地基金公司具有本土优势,除销售渠道优势外,更了解内地投资者的投资偏好、服务需求等。此外,在港注册的基金无论认购费还是手续费,都比内地高,加上人民币汇兑风险,预计互认初期吸引的只是希望投资组合比较国际化的内地长线投资者。
“对RQFII的冲击,也有限”,北京某基金公司海外市场部投资总监认为,理论上,两地基金互认后,香港投资者可直接购买内地注册的部分基金,不再购买成本较高的RQFII基金,但实际开放的可投基金品种有限,而RQFII机构也不会坐以待毙,会推出对海外市场更有针对性的产品。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早在去年上半年,贝莱德等境外机构也已开始在香港部署注册人民币ETF类产品,以争取两地基金互认后的内地投资者。
信息监督:马力 010-63967913 13811615299
相关文章
- 4月23日LME基金属库存变化情况2014/4/24
- 多只短期理财基金低于清盘红线 打包转型谋出路2014/4/24
- 香港特首再提双向开放 基金互认有望短期内落实2014/4/24
- 一季报四大关键词透视 基金无奈股市纠结债市2014/4/23
- 格力电器遭众基金砍仓 减持市值超50亿2014/4/23
- 仓位下降不减投资热情 基金经理多点布局主题投资2014/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