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发展研究院原副院长:钢企合并迟早进行
发表日期:2015/5/7 10:43:29 兰格钢铁
    央企整合的前奏眼下显然已经弹得够惊心动魄了。有人为央企合并“叫好”,也有人对此“唱衰”,存在争议是不争事实。

    钢铁业兼并重组真正最好的时机,要等到一部分企业真正破产,兼并对象企业资产价值真实显现之后才有可能。

    回到同样属于将在行业整合中发挥重大作用且问题重重的中国钢铁行业,此前澎湃新闻就宝钢武钢合并传闻发表文章,原冶金工业部的一位老领导认为兼并重组对于解决目前中国钢铁业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低、企业效益低下等问题并无益处,并且认为区域内重组成功率将高于跨区域重组。

    上述老领导的观点也仅代表了中国钢铁界众多声音中的一种,认为“钢铁业兼并重组势在必行”的自然也大有人在,其中就包括首钢发展研究院原副院长戴国庆。

    戴国庆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对中国钢铁业的兼并重组,他主要持以下两种观点:

    1、中国钢铁业的兼并重组是迟早必然要进行的。

    中国钢铁业未来的走势一定是走向几个大的钢铁集团为主的企业结构格局,个人预计中国出现三四个亿吨级的集团都是可能性极大的。

    从世界发达国家看,日本、欧洲、美国,都是前三家钢铁企业基本上占据钢铁市场的2/3以上。中国最后也有可能前三四家最大的钢企能占据中国2/3的产量,此外还有一些独立的钢厂发展自己的特色专注一些细分市场。

    从历史演变来说最后一定会是这样的结局。而且,中国钢铁企业未来不仅会“大”,更一定会成为世界顶尖的强势企业。

    之所以会如此,首先是因为钢铁业不是“夕阳产业”——在未来的四五十年内,其它材料在性能、可循环利用以及性价比等方面都无法全面取代钢铁产品的地位;其次,未来钢铁企业的发展,竞争力已经主要不是表现在单个工厂产品生产的规模效益上(就这一点说,中国钢铁业单个工厂已经达到规模效益的至少有上百家),而主要是体现在新产品、新工艺研发能力,先进管理经验的普遍推广应用,大用户开发能力,与上游原燃料、设备供货商以及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议价能力这些软实力上,大企业在这些方面也具有规模竞争优势。因此,未来的钢铁集团将不会是局限于某一地域的区域性公司,而必然是跨大区域的全国性甚至全球公司。

    2、现在并不是中国钢铁业兼并重组的最好时机。

    第一,中国钢铁业未来几年可能还要面临更加严峻的需求态势。

    前两三年我在内部的一些讨论会上就说过“中国钢铁业的峰值已经近在眼前”,去年我甚至有一个观点,中国钢铁业在未来5年粗钢产量再往下跌一两亿吨的可能也很大。这是因为过去很多年,中国钢铁业那么膨胀,它的需求主要是靠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支持才形成的,而现在经济发展态势变了,中央指导经济的方针变了,经济结构正在发生较大调整,钢铁需求不可能再保持以往那么高的量。

    许多人讲钢铁需求只注意城市房地产,但值得注意的是制造业的企业投资,尤其是传统制造业扩大再生产的新投资事实上都在大规模地在减少。我说的主要是指外延式地建新工厂、新建生产线等这些投资在大幅下降,目前还有一些投资许多只是在建项目的完成,但新开工项目急剧减少。制造业的一些投资主要都是在新兴产业,以及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信息化、研发这些方面,而这些投资万元需钢量比过去是大幅下降的。因此,再过一两年,等目前传统制造业在建项目完成后,国内钢铁需求下降将会更加明显。

    现在中国政府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支持中国企业参加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可能会带动中国钢铁产品直接和间接出口有所增加,但考虑到中国钢铁业目前的巨大体量,这种增加既不可能达到韩日等国钢铁企业的出口比例,也不可能弥补国内钢铁需求下降的缺口。因此,中国钢铁企业最困难的时候可能还没有到来。

    第二,钢铁业兼并重组真正最好的时机,要等到有一部分企业真正破产,兼并对象企业资产价值真实显现之后才有可能,以国企为对象的钢铁企业重组则有待于国企深化改革措施的真正落实。

    只有一部分环保不达标,经营不善该淘汰的企业破产,其他经营不善企业的资产价格才能真正在市场上如实反映,之后才可能谈得上有人愿意去兼并。

    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对钢铁业重组,首先希望能保持重组对象企业原有规模,保证就业和地方税收,这是不可能的。

    中国钢铁业必定要关停相当一部分环保不达标的、经营不善的企业,一些稍好的企业即使可能保留,也完全可能缩小规模,精简人员。如果把保证原企业生存作为先决条件(先不说有些人还希望能继续扩大规模),很大的可能是被重组企业不能脱胎换骨,反而拖累了重组方的优良企业。

    对于国有大型钢铁企业,在国企深化改革现在还没有真正启动、地方政府和国企关系现在还没有理顺的情况下,贸然推进对可能重组的双方都未必是好事。

    中国钢铁业的企业结构和铁路机车车辆制造、发电企业、军工企业完全不同,中国钢铁企业百万吨产能以上的企业超过二百家,既有央企,又有大量的地方国有大型钢企,还有众多的民营钢铁企业,因此绝不能期望能简单套用南北车合并、核电企业合并等模式来指导钢铁企业重组。

    比如说到宝钢和武钢合并这个传言,是两个集团整体合并,还是仅仅是上市公司所管的钢铁企业的合并?这里面的差别太大了!至于说到钢铁央企与地方国有大钢企的重组,国企与民企的重组,所碰到的问题和难题完全都不一样。

    所有钢铁企业重组,最根本的,首先要考虑重组目的是什么?是增强优势企业的竞争力,还是主要希望优势企业给劣势企业输血?只有前者是符合经济规律的,而期望实施后者对钢铁业一定是弊大于利。

    (生意社)
信息监督:马力 010-63967913 13811615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