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谈定向正回购或开闸 未必触发资金利率上行
发表日期:2015/5/29 14:01:53 新浪财经
    李德尚玉

    [央行定向正回购操作并非稳健货币政策转向的信号,但由于杠杆资金较为敏感,对资本市场影响会比较大]

    据媒体报道,中国央行[微博]近期向部分机构进行了定向正回购,期限包括7天、14天和28天,总操作量逾千亿元人民币。

    对此现象,接近央行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此举为正常操作。而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主要是因为国内金融体系流动性充沛,定向正回购并非货币政策转向信号,亦未必会触发资金利率上行。

    定向正回购并不常见,正回购是央行以手中所持有的债券做抵押向金融机构融入资金,并承诺到期再买回债券并付出一定利息。正回购也是央行经常使用的公开市场操作手段之一,央行利用正回购操作可以达到从市场回笼资金的效果。

    并非政策转向信号

    多数市场观点认为,央行定向正回购操作并非稳健货币政策转向的信号,但由于杠杆资金较为敏感,对资本市场影响会比较大。更有分析师预测此为央行新一轮降准的信号。

    “正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央行收回资金,把降准做一个长线资金,正好做平。”民生证券固定收益研究员李奇霖预测,这次定向正回购后央行降准为时不远。

    李奇霖认为,定向正回购是资金面宽松的结果,而非央行主动转变政策。申请定向正回购是因为部分机构超储太高,在实体经济有效需求不足,金融机构风险偏好回落的背景下,资金无处可去,主动向央行申请正回购。相反,如果资金利率的宽松,反映的是实体经济有效需求不足叠加金融机构风险偏好回落,正回购开启反而有可能是货币政策预调微调的开始。

    实际上,2014年春节后与当前有相似的宏观经济背景,也出现了市场资金面较好银行主动上报正回购需求,央行开启正回购的状况。李奇霖举例称,随后,二季度央行持续定向降准、再贷款和PSL助力经济稳增长。

    海通证券(26.08,0.07,0.27%)宏观债券分析师姜超则表示,央行定向正回购引发市场对央行货币政策态度转变的担心,但预计只是钱多而并非收紧。姜超指出,目前经济通胀依然低迷,流动性充裕是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必要条件,从历史经验看,正回购重启并非必然引起利率上行,2014年正回购的重启亦伴随回购利率下调。

    资金面宽松信贷需求弱

    多名市场人士表示,本次定向正回购的主要原因是银行资金面宽松,信贷需求较弱。

    李奇霖据此向本报记者推测,本次定向正回购利率定价为7天期2%,14天期2.25%,28天期2.5%。李奇霖表示,利率不能太高,在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利率太高会导致资金过度偏向。

    海通宏观姜超称,正回购并非央行主动行为,而是因为当前超储率位于4%左右历史高点,而超储资金仅享受0.72%超额准备金利率。

    “相对于较低的超额储备金利率而言,银行确实有动机做资金的管理。”华泰宏观团队表示。

    “降准降息之后,银行超储率位于高位,银行间资金面宽裕,短期资金价格不断回落,七天国债回购(R007(2.480,0.00,0.00%))最低降至2%以下水平,而另一方面,信贷需求不足,融资成本回落不明显。”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称,这次重启正回购实际上是在银行找不到交易对手的情况下,主动为银行提供一个投资渠道,从基本面上看影响不大,需要注意的是其心理层面的影响。

    李奇霖称,正回购开启反映机构买“短”避“长”的心态。机构将多余资金配置选择短期限正回购,也不愿意配置长端,主因是长端受制于持续的地方置换债供给压力:一是招标利率太低挤出机构配置利率/金融债配置需求,资产端收益率吃亏有做窄信用利差的动力;二是地方置换债招标结果良好,最后置换规模可能还不止于这1万亿。但随着期限利差走扩,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央行也有充足动力维系短端稳定,配置长端安全边际逐渐显现。
信息监督:马力 010-63967913 13811615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