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国企改革的关键还是在股市
发表日期:2015/9/9 9:03:30 兰格钢铁
    旁白:9月7日晚出利好消息,持股一年免红息税,8日市场给面子,来个小反弹。但下面的数据让人看着沉重:

    8月外贸出口低于市场预期

    海关总署8日公布今年前8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据海关统计,今年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5.6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7.7%。其中,出口8.95万亿元,下降1.6%;进口6.72万亿元,下降14.6%;贸易顺差2.23万亿元,扩大80.8%。8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04万亿元,下降9.7%。其中,出口1.2万亿元,下降6.1%;进口8361亿元,下降14.3%;贸易顺差3680.3亿元,扩大20.1%

    旁白:注意了,8月份贸易顺差依然3680亿哦。如果对照7日晚公布的外汇储备缩水数据,你大致可以推测出8月外流资本规模有多惊人了。7日数据出台后,分析人士基本都认为是中国央行干预汇率所致:

    8月外储缩水主要因为央行汇率维稳

    央行9月7日发布最新官方储备资产数据,截至8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56万亿美元,较7月大幅缩水939.29亿美元。这是自今年5月以来连续4个月下降,目前外汇储备规模已降至2013年9月以来的近两年最低余额。谈及下降原因,市场普遍认为,是外汇干预的结果。其中,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团队表示:“首先是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下的直接干预成本,其次是一篮子货币贬值造成的外储一定程度上的缩水。”巴克莱预计,如果按照目前外汇储备下降的速度,中国央行将在今年下半年将流失14%的外汇储备。作为应对,中国央行今后将会逐渐降低干预人民币的规模,允许人民币逐渐贬值,预计在岸人民币在年底将贬值至6.8。

    旁白:这个角度看,汇率维稳,又在一定期限内变成中国央行的首要政策目标了。这是要命的事情,因为汇率预期是和货币政策预期挂钩的,而在当前情势下,货币政策不可能紧缩,紧缩是没活路的,你看看下面:

    高盛:此番救市烧钱1.5万亿

    高盛分析师刘劲津等人在9月8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预计“国家队”自6月以来已斥资1.5万亿元人民币买入A股。报告称,资本市场改革或延迟,但在利率及外汇改革方面已有进展,国企改革的蓝图料很快宣布。高盛指出,A股场内杠杆已降至约1万亿元人民币,占整体市值2%,与美国水平一致;多数场外杠杆也已清除。

    旁白:按央行助理说法,此前人民币一次性贬值2%,就因为救市烧钱所致。你要是单看杠杆,貌似好像不用再烧钱:

    场外杠杆清理渐进尾声

    A股前所未有的杠杆市在去杠杆的过程中再一次受到考验,场外杠杆清理渐近尾声,场内杠杆持续下滑,监管层去杠杆之举正一步一步达到目的。伴随着8月中旬以来市场的大幅下跌,场内两融余额已“十二连跌”,目前已跌破万亿,目前两融余额已跌至2014年年底的水平。与此同时,场外配资清场加速,监管层要求对利用外部系统接入的违法违规配资账户进行彻底清除,部分存量账户目前已被清理。多位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目前A股的“去杠杆”运动渐近尾声,市场杠杆风险总体可控。监管层也于日前发声称,场内场外杠杆融资风险得到相当程度的释放,助涨助跌的规制性因素得到有效抑制。

    旁白:地雷拆得差不多了吧?后面是否再来一波行情?这个,你看看下面这个资讯再说话:

    股票质押业务风险正在上升

    目前,股票质押业务的风险暴露概率正在抬升;面对大盘的颓势,二季度高位进行股权质押的股东,如今也如履薄冰。哪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将成为首例股权质押爆仓案例的“现身说法”者,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此前,华仁药业宣布,公司大股东华仁世纪集团质押给齐鲁证券的7240万股股份已触及融资警戒线,华仁世纪集团一度成为最有可能爆仓的大股东。然而,顾地科技大股东却有后来居上的态势。中金公司8月31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目前,股票质押存量2.7万亿元,其中2015年净增加1.4万亿元。其认为,股票质押风险难以对金融体系形成明显冲击。即使假设当前质押方并未对质押及时平仓或敦促质押人补仓,估算当前情况下质押物潜在浮亏仅约45亿元(占总融资的0.4%)。其中银行因质押浮亏10亿元,占去年银行业净利息收入的0.03%;同时,质押方平仓将对二级市场和个股产生流动性压力,估算目前低于平仓线(假设为140%)的股权质押市值约为1830亿元。另有1210亿元介于预警线与平仓线之间。但其认为,多数质押人会选择解押或补仓的方式来解除股权质押的风险,实际的平仓压力可能并不大。

    旁白:尽管分析人士认为股权质押风险爆发的概率不大,但股市却是万事皆有可能发生。一旦发生了,中证金肯定披挂上阵,内裤反穿做超人飞进市场托市。问题是后面还是央行给信用卡随便刷啊。再烧个万亿?最要命的,该抓的抓,该废的废,如果再次大跌,找谁做罪魁祸首?非但救市要钱,就是积极财政政策现在也是要烧钱的啊:

    中国计划三年内发行1.2万亿专项建设债券

    据彭博援引不愿具名知情人士称,中国目前计划在2015年至2017年的3年内分批发行合计1.2万亿元人民币的专项建设债券。国家开发银行和农发行将使用发行专项建设债券筹集的资金,建立专项建设基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第一批专项建设债券额度3000亿元人民币。发改委正要求各地上报第二批专项建设债券投资项目。专项建设基金的投资项目包括:异地扶贫搬迁等三农建设、轨道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西部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等建设工程、城市地下管廊、棚户区改造等。另外一位知情人士称,有政策性银行已经发行了第一笔专项建设债券;该人士没有透露发行金额。

    旁白:下半年或明年经济维稳,基本全靠积极财政政策项目顶着,这钱能少烧?那利率显然不能高,太高,无论财政部还是地方财政都吃不消。可货币宽松,人民币汇率又可能加剧贬值预期,这可如何是好?下面一个问题来了,跑出去的那帮孙子,究竟拿钱干神马了?下面的资讯能回答这个问题:

    上半年中国海外投资商业地产额同比增46%

    世界领先的商业地产服务与投资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研究部9月7日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投资者海外投资的广度和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2015年上半年,中国投入到海外商业地产的投资额同比增长约46%,达66亿美元,在所有投向海外的亚洲资本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这是针对2015年7月发布的《聚焦海外-中国资本崛起之路》研究报告进行了数据及分析更新(所有数据均截至2015年上半年)。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投资者对于美国及澳大利亚商业地产的投资在快速增长。2015年上半年,中国资本流入美国商业地产的总投资额高达36.76亿美元,已超过2014年全年(19.62亿美元)的1.5倍;同时,2015年上半年,中国资本流入澳大利亚商业地产的总投资额16.64亿美元,也已超过2014年全年的14.67亿美元。相比于去年同期,2015年上半年流入英国商业地产市场的中国资本有所减少(2015年上半年为7.04亿美元,2014年上半年为7.56亿美元),但伦敦仍是中国投资者的首选目的地之一。机构投资者在中国资本海外投资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的原因在于内地保险机构出于优化投资组合的考量,大量投资于海外酒店和优质写字楼。

    旁白:那些八仙过海的企业主和小中产,带着钱疯狂外窜,其实也就是图个安稳。这些机构海外如此疯狂置业布局,一定是提前就听到什么风声了,简单的贬值套利。当然,没准他们出去也是被宰的冤大头,如同1980年代末期的日本财阀:

    德意志银行:全球资产估值两百年内最高

    根据德意志银行策略师JimReid等发布的最新《长期资产回报研究》报告,全球股市、债市和楼市“相对于历史估值均处于估值峰值”。他们表示,这份每年一次的研究将让德银“可以回溯历史,为当前市场环境增加一些历史背景”。不过他们的发现令人担忧之处在于,随着全球经济再次步履蹒跚,以及在发达世界各大经济体实施长达6年的极度宽松货币政策之后,市场估值却处于历史最高水平附近。德银在报告中指出:“从15个发达国家3种最主要的资产(债券、股市、楼市)来看,相比过去200年的历史,我们目前处于估值峰值附近。的确,如果将3种资产加总,当前的估值水平高于2007-08年,也显著高于2000年。在今年夏季的股市最高点,估值明显处于峰值水平。”当然,最近股市有所下跌,但德银称“至少按照指数的水平,现在成为任一资产类别的持有者都支付了相比历史上更昂贵的价格”。德银在报告中问到:“什么因素将会开启(各类资产)从当前峰值的下降之路呢?”德银的答案是:“最有可能的驱动力是这样一种因素,它能够改变当前全球央行持续维持零利率和以有史以来最快速度购买资产的货币政策。任何改变这一点的因素都将对资产构成负面效应。如前所述,如果联储真的开启持续的加息周期,那么经济和资产将会最终做出调整。考虑到紧缩前更疲软的经济和更高的资产价格,也许这一次调整会更加剧烈。”

    旁白:说到底,汇率波动,最终还是看生产率提升。这又回到老问题了:改革究竟有多大空间和潜力?近期公布的国企改革文件显示,可能接近市场预期:

    国企改革五大基本原则

    据了解,国企改革方案将明确五大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三是坚持增强活力和强化监管相结合;四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五是坚持积极稳妥统筹推进。对于国企分类改革,将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商业类国有企业按照市场化要求实行商业化运作,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企,原则上都要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或各类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国有资本可以绝对控股、相对控股也可以参股,并着力推进整体上市。在管资本方面,将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其他直接监管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并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授权范围内国有资本履行出资人职责。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为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依法自主开展国有资本运作,对所出资企业行使股东职责,按照责权对应原则切实承担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作用,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国有企业。

    旁白:大家之前被“国企改革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条弄得有点懵,因为三十年来国企改革第一条,就是政企分开。不管是否落实到位,这个大方向从来没变过。现在中央来这么一出,大家吓坏了——政策是否要变?但现在看,这次改革,是左灯右灯一起亮,你其实都不知道车子到底是左转右转。再细细捋一下报告,大致得出结论:这是和1990年代末期“抓大放小”一个思路。就是核心资产或垄断性产业,依然国有运营。其他商业化竞争力差的,统统扔到市场上。不但竞争门槛放开,政策性补贴也不会有了。至于控制不控制,先让企业赚钱后再说,不赚钱,你想干嘛就干嘛,破产都不会管。那么如何将国企扔到市场上呢?安信首席徐彪倒是很乐观,将这次国企改革路径说得很透:

    安信首席:这次国企改革最大的亮点在哪儿?

    国资委从“管人管事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在我看来,整个《指导意见》如果需要定性的话,那么“管资本”意味着这是一份可以打上市场化标签的顶层设计文件。以往很长一段时间里,国有企业的管理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国资委的管理模式,管人管事管资产,说直白点就是婆婆模式。三级国资管理体系,每个企业上面都有同样的婆婆—国资委。还有一种是汇金管理模式,以管资本汇金公司依据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对国有商业银行等重点金融企业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六家商业银行、四家券商还有两家保险公司都归汇金管,事实上金融业是最早实行汇金模式的。文件提出国资监管体系要从啥都管转变为管资本,主要思路就是推广国有资本运营、投资公司。以后国资委主要管国资投资、运营公司(下称两类公司),然后由国资投资、运营公司出面对国有企业履行股东职责,是不是和汇金有点像?对两类公司的定位,更是直接描述为“国有资产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金融企业的管理比较复杂,央行、财政部、汇金都是婆婆,各管一块,所以直接类比汇金或许并不合适。但有一点非常明确,各级国有企业,以后上面的婆婆会逐渐变成两类公司。如果不是为了进一步简政放权市场化,压根没必要增加这么一个层级,所以文件里出现了这么一句话“将依法应由企业自主决策的事项归于企业”。两类公司不管企业经营决策,他们做什么呢?就是搞资产整合和资本运作来的。一共就三件事:退出卖掉一批公司,重组整合一批公司,然后创新投资一批公司。像不像新加坡的淡马锡?结合上下文,个人猜测,卖掉的主要集中在商业类,重组整合主要集中在公益类以及部分关系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和命脉的商业类,创新投资则主要集中在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可以预计,两类公司试点一旦开战,资本市场将会多出很多话题。

    每日综述:现在明白中央对于股市暴跌大光其火的缘故了吧?甚至出动公安干警出来抓特务,唱空的小记者更是被拉到新闻联播里搞游街示众!更别说居然让央行出万亿救市!至于让人民币贬值2%这类动作居然也做出来了。上面之所以如此抓狂,就在于国企改革涉及政权和经济社会稳定,一点都不能马虎。而这次改革的平台偏偏就是资本市场,整个经济体从间接融资为主转型以直接融资为主的大方向也不能动摇,这也要靠股市。股市崩了,后面工作简直没法做了!可想而知,老大们对于人民币汇率预期稳定的焦虑程度,因为这牵扯到资金外流问题,钱都跑出去了,资本市场还玩不玩了?看明白这一点,就明白国企改革的关键点还是在股市。
信息监督:马力 010-63967913 13811615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