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改革任务加码对标TPP 倒逼国企改革
发表日期:2015/10/9 8:09:43 兰格钢铁
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认为,从目前来看,自贸区内的改革能达到TPP要求的并不多,但关键不是自贸区需要增加多少改革内容,而是加强改革推进的力度。
10月5日,美国、日本等十二个国家宣布就TPP达成基本协议,由于与知识产权、金融开放等TPP协议的多项内容相关,挂牌已满两周年的上海自贸区受到关注。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认为,从目前来看,自贸区内的改革能达到TPP要求的并不多,但关键不是自贸区需要增加多少改革内容,而是加强改革推进的力度。
自贸区加大推进力度
作为改革试验田,自贸区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为高标准的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做准备。而在四大自贸区中,上海自贸区范围更广,与其他三大自贸区相比压力更大。
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秘书长陈波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中国在应对TPP协议可以有三种方法,一是“一带一路”的建设,二是中国目前正在谈判的中美BIT协定,中欧、中日哈自贸协定等高水平投资贸易协定,这些协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TPP的负面影响,第三是对还没有加入的重要亚洲国家,如韩国、泰国等,做好相应的承诺和谈判。
“上述途径里很多担子,都要落在上海自贸区上。”陈波说,从TPP纲要的要求来看,自贸区内能够达到TPP要求的改革事项还并不多。
其中,第二、三条所提到的纺织服装,第四条原产国原则和第五条海关相关的通关便利化措施,对中国来说问题并不大,自贸区内已经有相关的试验。而随后的贸易救助、负面清单、跨境贸易和金融服务的要求,涉及对待政府管理和国有企业的问题。
此外,在政府采购、竞争政策、国企和特定垄断行业监管等方面,涉及政府职能转变的相关要求,TPP要求做到竞争中立,不能给国有企业特殊待遇补贴等。因此自贸区政府职能转变成为改革的重要方面,从审批者变成监管者,符合TPP的要求。
不过,陈波指出,自贸区内没有国企总部,只有很多国企在自贸区内的分支机构,因此并无太多可以参考的经验。
另外,在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以及劳工、环境标准和规则一体化方面,上海自贸区内的相关改革进展良好,例如,上海自贸区在2014年就形成了第一家专业的知识产权仲裁庭。
陈波指出,TPP里的争端解决机制,目前国内还没有做。
在商务部10月8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指出,自贸区两周年在9大方面成效显著,其中,外商投资和境外投资备案管理制度成效明显,企业准入“单一窗口”制度进一步完善,本外币一体化运作的自由贸易账户功能也得到进一步拓展。
倒逼国企改革
需要注意的是,适应目前的TPP协议,对中国的国企改革也会形成压力。
例如,TPP要求国企竞争中立,国企将不可能享受政府的各种优惠,包括补贴,在经营准入和出现问题的救助方面,也将不会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在整个行业规则制定方面,将不会有一家独大的情况,这将导致国有企业更像商业企业的发展,与目前国企改革的大方向有所吻合。
陈波指出,TPP的形成,使得国内国企改革的目标更为迫切。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按照TPP协议的开放要求,国企受到的影响将会更大。
其中,商业类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将面临更多外企的竞争。因为行业准入将会取消。
而离开政府补贴后,国企面临的市场风险也会比以前更大,很多国企将不再是唯一的行业规则的制定者和政策的享受者。这些类别的国企性质会变得更加市场化,政府性、公共性逐渐减弱,对盈利性要求增加。
对于公益类的国有企业则主要体现在股权结构上,股权结构方面变得更加多元化。从这个角度看,TPP也对混合所有制改革有一定的倒逼作用。
周世俭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TPP对中国影响有限,不需要过分夸大,中国可以采取加快和美国进行BIT谈判的方式,减小TPP的影响。
陈波说,从目前来看,TPP对国内的影响,短期将影响投资。对贸易的影响主要在中短期显现。重要的并不是一定要加入TPP协议,而是要适应这种高水平的国际投资贸易规则。(21世纪经济报道)
10月5日,美国、日本等十二个国家宣布就TPP达成基本协议,由于与知识产权、金融开放等TPP协议的多项内容相关,挂牌已满两周年的上海自贸区受到关注。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认为,从目前来看,自贸区内的改革能达到TPP要求的并不多,但关键不是自贸区需要增加多少改革内容,而是加强改革推进的力度。
自贸区加大推进力度
作为改革试验田,自贸区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为高标准的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做准备。而在四大自贸区中,上海自贸区范围更广,与其他三大自贸区相比压力更大。
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秘书长陈波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中国在应对TPP协议可以有三种方法,一是“一带一路”的建设,二是中国目前正在谈判的中美BIT协定,中欧、中日哈自贸协定等高水平投资贸易协定,这些协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TPP的负面影响,第三是对还没有加入的重要亚洲国家,如韩国、泰国等,做好相应的承诺和谈判。
“上述途径里很多担子,都要落在上海自贸区上。”陈波说,从TPP纲要的要求来看,自贸区内能够达到TPP要求的改革事项还并不多。
其中,第二、三条所提到的纺织服装,第四条原产国原则和第五条海关相关的通关便利化措施,对中国来说问题并不大,自贸区内已经有相关的试验。而随后的贸易救助、负面清单、跨境贸易和金融服务的要求,涉及对待政府管理和国有企业的问题。
此外,在政府采购、竞争政策、国企和特定垄断行业监管等方面,涉及政府职能转变的相关要求,TPP要求做到竞争中立,不能给国有企业特殊待遇补贴等。因此自贸区政府职能转变成为改革的重要方面,从审批者变成监管者,符合TPP的要求。
不过,陈波指出,自贸区内没有国企总部,只有很多国企在自贸区内的分支机构,因此并无太多可以参考的经验。
另外,在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以及劳工、环境标准和规则一体化方面,上海自贸区内的相关改革进展良好,例如,上海自贸区在2014年就形成了第一家专业的知识产权仲裁庭。
陈波指出,TPP里的争端解决机制,目前国内还没有做。
在商务部10月8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指出,自贸区两周年在9大方面成效显著,其中,外商投资和境外投资备案管理制度成效明显,企业准入“单一窗口”制度进一步完善,本外币一体化运作的自由贸易账户功能也得到进一步拓展。
倒逼国企改革
需要注意的是,适应目前的TPP协议,对中国的国企改革也会形成压力。
例如,TPP要求国企竞争中立,国企将不可能享受政府的各种优惠,包括补贴,在经营准入和出现问题的救助方面,也将不会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在整个行业规则制定方面,将不会有一家独大的情况,这将导致国有企业更像商业企业的发展,与目前国企改革的大方向有所吻合。
陈波指出,TPP的形成,使得国内国企改革的目标更为迫切。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按照TPP协议的开放要求,国企受到的影响将会更大。
其中,商业类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将面临更多外企的竞争。因为行业准入将会取消。
而离开政府补贴后,国企面临的市场风险也会比以前更大,很多国企将不再是唯一的行业规则的制定者和政策的享受者。这些类别的国企性质会变得更加市场化,政府性、公共性逐渐减弱,对盈利性要求增加。
对于公益类的国有企业则主要体现在股权结构上,股权结构方面变得更加多元化。从这个角度看,TPP也对混合所有制改革有一定的倒逼作用。
周世俭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TPP对中国影响有限,不需要过分夸大,中国可以采取加快和美国进行BIT谈判的方式,减小TPP的影响。
陈波说,从目前来看,TPP对国内的影响,短期将影响投资。对贸易的影响主要在中短期显现。重要的并不是一定要加入TPP协议,而是要适应这种高水平的国际投资贸易规则。(21世纪经济报道)
信息监督:马力 010-63967913 13811615299
相关文章
- 上海自贸区改革任务加码对标TPP 倒逼国企改革2015/10/9
- 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 悄悄改变中国外贸发展模式2015/10/8
- 上海自贸区 资本撬动产业转型2015/9/29
- 上海自贸区通关便利新政盘点 先进区后报关2015/9/29
- 上海自贸区金改49条已上报国务院 涉资本项目可兑换等2015/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