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憧憬十三五:更高层次推动五大区域发展
发表日期:2015/10/19 10:02:51 兰格钢铁
GDP增长11.0%,2015年上半年居全国第一,这并非重庆GDP增速首次领跑全国。重庆身处西南腹地、“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格局并存,天生条件不佳,却得以跑步向前,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发展逻辑?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赶赴重庆,与当地企业、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等进行深入交流。
今天,本报继10月9日推出“深度观察'十三五’”报道第一篇:《成都市长唐良智心中的“十三五”:抓好创新驱动走好“一带一路”》之后,刊发第二篇报道,试图探寻重庆市下一个五年的前进脉络。
近年来,重庆的经济增速一直位居全国前列。重庆多名政府内部人士在总结其发展关键词时,均将“打造集群式全产业链、提前布局增量产业、创新招商模式、五大功能区分区发展、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摆在了核心位置,正是这一系列组合拳打通了重庆发展的任督二脉,最终得以“化茧成蝶”。
眼下,“十二五”将要收官,“十三五”即将到来,重庆要如何保持现有的发展势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多次在工作会上提出,谋划重庆“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当前与长远相结合,以改革的精神、开放的意识、创新的理念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编制好“十三五”规划,突出规划的战略功能和引导功能,增强规划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以更好发挥导航引领作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重庆市长黄奇帆也多次强调,新常态下制定“十三五”规划,重庆更要注重科学定位,体现时代特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高速增长的秘密
“重庆得以领跑全国,在于动力、效益、产业、投资这四方面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当外界还沉浸在重庆上半年经济增速保持11%的惊讶里时,这个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已经交出了1~8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3275亿元、同比增长12.7%的成绩单。
据当地媒体援引该市经信委消息披露,1~8月,重庆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运行稳定。全市6134户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07亿元,同比增长24.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连续数年在经济增速上领先,使这个曾经的“后进生”在经济发展上迎来了质的飞跃。经过多年奋斗,重庆市经济总量实现了千亿级到万亿级的历史性跨越,人均GDP从只有全国的70%迎头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可谓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和质的飞跃。”重庆市政府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对于上半年在经济增速上领跑,当地媒体总结为是重庆“主动适应并引领新常态、保持新状态、推出新举措、实现新作为”。而在市长黄奇帆看来,经济增速并非最重要。“我觉得经济增长快还只是一个次要目标,重庆经济最有价值的是四种结构状况趋势比较好。”8月29日,黄奇帆在一场论坛上公开阐述了重庆得以领跑全国,在于动力、效益、产业、投资这四方面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记者仔细观察后发现,正是通过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庆经济发展才展现出速度较快、结构较优、效益较好的特点。而“产业集群”、“动力转换”、“需求式招商”、“五大功能区发展”等多个新理念,既是支撑重庆经济高速发展的逻辑,也将是重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的王牌。
浴火重生。老工业基地重庆已探索出了一条崭新的发展轨迹。数字足以说明一切。据重庆官方公布数据,该市已形成“1+10+1000”格局的汽车产业集群,全国每8辆新车就有1辆重庆造;形成“5+6+800”格局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全球每售出3台电脑就有1台重庆造;工业企业利润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的增幅。“可以说,集群发展是支撑重庆工业经济高速、优质发展的一大秘诀。”重庆市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直言。那什么是集群发展?重庆市经信委总经济师涂兴永这样解释:“就是在一定区域内汇集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让企业各取所需,实现协同发展”。
比如笔记本电脑产业,重庆通过“整机加零部件垂直整合一体化”,打破加工贸易“两头在外”的传统思路,创造出“一头在外”的“整机+配套”的垂直整合模式,让80%的零部件本地生产,一小时内能够采购到80%零部件,破解了进项物流高成本瓶颈。
在全产业链打造上,重庆还将销售结算纳入了产业链,在国内开创了先河,包括惠普[微博]、富士康等企业的结算中心都被引入。2014年,重庆离岸结算量便高达800多亿美元。“重庆的做法是将一个产业的产品链和价值链充分融合在一起,推动各种要素的最优化配置,最终实现产业附加值最大化。”重庆一名不愿具名的官员如是评价。
事实上,在交流中,多名重庆官员在向记者谈及工业增速话题时均对集约式发展模式倍加推崇。“两江新区成立5年,目前已经形成了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五大工业产业,GDP则由2009年的798亿元增长至2014年1860.68亿元,能有这样的成绩,产业集群功不可没。”两江新区管委会发展战略局副局长李建彬表示。
动力转换的实践
“要把投资、消费、进出口传统三大动力与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进行融合,形成混合动力”
“产业集群的优势在于能降低产业链企业的物流成本、生产经营成本,同时促进企业间良性竞争,整体提升研发进度和效率,保障地区经济平稳发展。”李勇评价说。
种种迹象显示,已经尝到甜头的重庆正准备大干一场。在重庆市政府内部工作会上,黄奇帆多次提出,重庆下一步将总结成功经验,大力推进资源优化配置,坚定不移走产业链式工业集群发展之路。
至于这条集群化道路具体怎么走,重庆经信委主任郭坚有所细化:“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厘清产业链的薄弱环节,通过强力招商引资填补产业链空白与关键环节,同时要加强不同产业集群之间的融合互动,例如,汽车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融合,诞生新型智能汽车产业。”
多名重庆观察人士认为,集群式产业势必在重庆“十三五”规划中浓墨重笔。“构建电子信息产业完整产业链,探索汽车应用商业模式,进一步延长现有集群产业的产业链条,应该成为接下来的重点工作。”重庆“十三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何伟说。
居安思危。眼下宏观经济环境复杂、稳增长压力凸显,但重庆已经下好了“先手棋”。
2014年,重庆提出将培育壮大包括集成电路、液晶面板、物联网、机器人(69.830,-1.31,-1.84%)、石墨烯和纳米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汽车、页岩气、MDI一体化、生物医药、环保装备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5月,为保障这十大产业的发展,重庆还专门建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达800亿元人民币。
李勇在解释重庆扶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后逻辑时表示,“目前,重庆的汽车、电子信息产业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增长仍然较好,但任何产业都有一定空间,无限扩张只是痴人说梦,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寻找增量。”
一名接近重庆市政府核心人士直言,未来5年重庆现有两大支柱产业很难保持现在的增速,三分之一的工业增量将依靠十大战略新兴产业。记者接触的大多数重庆政要均认为,在“中国制造2025”框架下,未来重庆工业增量的大部分任务都将由这十大新兴产业来承担。
令人欣喜的是,经过不到一年时间铺垫,今年上半年重庆十大新兴产业已实现销售收入720亿元,同比增长22.1%,到今年底有望达到1500亿元,到2020年则将达到万亿元以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对重庆而言,提前布局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对结构调整同样意义重大。
“结构调整不等于旧窝掏蛋,动力转换也不等于完全弃旧图新。”上述不愿具名的重庆官员用了两个“不等于”形象说明了重庆在“调结构”上的做法。“结构调整关键要做增量,而动力转换就要把投资、消费、进出口传统三大动力与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进行融合,形成混合动力。”
可以证实的是,“十三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将成为重庆经济发展的大型动力源(14.23,-0.57,-3.85%)。
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多次强调,“谋划重庆'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要创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动力转换,力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
而作为重庆的经济标杆,两江新区有意在战略新兴产业上下大手笔。“'十三五’时期,两江新区将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其中新能源和智能汽车板块,形成20万~30万台年产规模,整车+电池、电机、电控、总成系统等六大研发生产联合工厂,产值达到600亿~800亿元。”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说。
需求导向式招商
“围绕着投资者的需要,完全站在企业的角度,对方出现什么问题,就帮他解决什么问题,缺什么补什么”
惠普、宏碁[微博]、现代汽车、京东方……几年时间,多个产业大鳄联姻重庆。
对于重庆吸引资本的手法,业界冠以“非典型”标签。“招商,我们拼得从来不是低地价,而是创新的理念。”李建彬告诉记者,所谓创新就是围绕着投资者的需要,完全站在企业的角度,对方出现什么问题,就帮他解决什么问题,缺什么补什么。
“缺什么补什么”的理念在重庆官方多次提及的京东方液晶面板项目身上展示的尤为具体。2012年12月21日,京东方与重庆市政府签署协议,约定京东方重庆项目总投资328亿元,200亿元由京东方定向增发股份、重庆市政府认购的方式解决,剩余部分则由京东方向银行借贷。
今年3月,京东方首批产品在重庆下线,而这一时间距离厂房打桩建设仅16.5个月,翻新了业内速度。“实际上这个项目的投资资金中,有60%左右的资金都来自包括渝富等重庆企业,并且这个投资还让我们赚了200亿。”上述重庆官方人士介绍称。
记者探访发现,目前重庆还成立了多只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将原来以补助、奖励、贴息等形式直接拨付给企业的资金,转变为政府以股权投资,与企业共享收益、共担风险。
而作为重庆经济的风向标,两江新区过去5年也利用“整机+配套”、“资本+股权”、“资源+项目”、“金融+市场”、“订单+政策”等模式引进优势企业入驻,累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248个,吸引合同投资金额8646亿元。
“在互联网时代,政府的宏观调控也要改变方法,它不等于新瓶装旧酒,必须审时度势,通过产业基金的方式,而不是简单地给钱。”该名重庆官方人士如是说。
与此同时,一些看起来与招商不存在必然联系的小细节所散发的热量却足够惊人。
多名重庆政要在同记者交流时,均提及了走在全国前列的重庆公租房建设。“对企业来说,劳动力来源、员工安置是必须考虑的问题,重庆有大量的公租房,能帮企业解除后顾之忧。”李建彬说。
划五大功能区域
“根据各地自身特点、资源禀赋来确定定位,并分类施策,要精准地采取不同措施”
针对重庆的特殊市情和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提出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功能区划突破了行政边界,意在引导区县科学发展、差异发展、协调发展。
“包括考核、政策,都在朝'全市一盘棋’的方向努力。”上述不愿具名的官员对记者表示,“比如笔记本电脑,并不是30多个区县都要去做,而是把资源配置发挥在最具有竞争优势的地方,且区域间相互错位,分工明确,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协作,促进全市资源的最优化,效益的最大化,效果一体化。”
“区域协调发展不等于整齐划一、齐步走。”上述官员强调,“而是根据各地自身特点、资源禀赋来确定定位,并分类施策,要精准地采取不同措施。”目前,“五大功能区域发展”已经收到了初步效果,据了解,今年上半年,重庆市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GDP分别增长9.3%、12.0%、11.5%、11.2%、9.8%,基本形成差异发展、协调发展、全市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10月9日,孙政才在会议中专门提及,要科学谋划重庆“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大格局中去把握,既要到重庆发展的历史纵深中去把握,又要把握好经济新常态的大势。其中要把握好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在更高层次上推动五大功能区域发展”。
多位分析人士指出,五大功能区是重庆实施“十三五”的具体抓手、战略平台。在经济新常态下,重庆经济增速由超高速变为较高速,若要保持持续向好,“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在更高层次上推动五大功能区域发展”必不可少。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重庆已多次强调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8月31日,黄奇帆主持召开重庆市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重庆市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建设长江经济带三年行动计划》以及相关工作规则。该会议还就重庆市如何更好地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进行了研究部署。
多位观察人士表示,在国家战略背景下,重庆五大功能区发展要着眼于建设向东、向西双向开放的战略支点,成为全市打造“中国向西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节点、长江经济带西部综合枢纽、西部开发创新样板”的重要载体。
今天,本报继10月9日推出“深度观察'十三五’”报道第一篇:《成都市长唐良智心中的“十三五”:抓好创新驱动走好“一带一路”》之后,刊发第二篇报道,试图探寻重庆市下一个五年的前进脉络。
近年来,重庆的经济增速一直位居全国前列。重庆多名政府内部人士在总结其发展关键词时,均将“打造集群式全产业链、提前布局增量产业、创新招商模式、五大功能区分区发展、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摆在了核心位置,正是这一系列组合拳打通了重庆发展的任督二脉,最终得以“化茧成蝶”。
眼下,“十二五”将要收官,“十三五”即将到来,重庆要如何保持现有的发展势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多次在工作会上提出,谋划重庆“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当前与长远相结合,以改革的精神、开放的意识、创新的理念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编制好“十三五”规划,突出规划的战略功能和引导功能,增强规划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以更好发挥导航引领作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重庆市长黄奇帆也多次强调,新常态下制定“十三五”规划,重庆更要注重科学定位,体现时代特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高速增长的秘密
“重庆得以领跑全国,在于动力、效益、产业、投资这四方面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当外界还沉浸在重庆上半年经济增速保持11%的惊讶里时,这个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已经交出了1~8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3275亿元、同比增长12.7%的成绩单。
据当地媒体援引该市经信委消息披露,1~8月,重庆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运行稳定。全市6134户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07亿元,同比增长24.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连续数年在经济增速上领先,使这个曾经的“后进生”在经济发展上迎来了质的飞跃。经过多年奋斗,重庆市经济总量实现了千亿级到万亿级的历史性跨越,人均GDP从只有全国的70%迎头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可谓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和质的飞跃。”重庆市政府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对于上半年在经济增速上领跑,当地媒体总结为是重庆“主动适应并引领新常态、保持新状态、推出新举措、实现新作为”。而在市长黄奇帆看来,经济增速并非最重要。“我觉得经济增长快还只是一个次要目标,重庆经济最有价值的是四种结构状况趋势比较好。”8月29日,黄奇帆在一场论坛上公开阐述了重庆得以领跑全国,在于动力、效益、产业、投资这四方面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记者仔细观察后发现,正是通过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庆经济发展才展现出速度较快、结构较优、效益较好的特点。而“产业集群”、“动力转换”、“需求式招商”、“五大功能区发展”等多个新理念,既是支撑重庆经济高速发展的逻辑,也将是重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的王牌。
浴火重生。老工业基地重庆已探索出了一条崭新的发展轨迹。数字足以说明一切。据重庆官方公布数据,该市已形成“1+10+1000”格局的汽车产业集群,全国每8辆新车就有1辆重庆造;形成“5+6+800”格局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全球每售出3台电脑就有1台重庆造;工业企业利润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的增幅。“可以说,集群发展是支撑重庆工业经济高速、优质发展的一大秘诀。”重庆市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直言。那什么是集群发展?重庆市经信委总经济师涂兴永这样解释:“就是在一定区域内汇集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让企业各取所需,实现协同发展”。
比如笔记本电脑产业,重庆通过“整机加零部件垂直整合一体化”,打破加工贸易“两头在外”的传统思路,创造出“一头在外”的“整机+配套”的垂直整合模式,让80%的零部件本地生产,一小时内能够采购到80%零部件,破解了进项物流高成本瓶颈。
在全产业链打造上,重庆还将销售结算纳入了产业链,在国内开创了先河,包括惠普[微博]、富士康等企业的结算中心都被引入。2014年,重庆离岸结算量便高达800多亿美元。“重庆的做法是将一个产业的产品链和价值链充分融合在一起,推动各种要素的最优化配置,最终实现产业附加值最大化。”重庆一名不愿具名的官员如是评价。
事实上,在交流中,多名重庆官员在向记者谈及工业增速话题时均对集约式发展模式倍加推崇。“两江新区成立5年,目前已经形成了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五大工业产业,GDP则由2009年的798亿元增长至2014年1860.68亿元,能有这样的成绩,产业集群功不可没。”两江新区管委会发展战略局副局长李建彬表示。
动力转换的实践
“要把投资、消费、进出口传统三大动力与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进行融合,形成混合动力”
“产业集群的优势在于能降低产业链企业的物流成本、生产经营成本,同时促进企业间良性竞争,整体提升研发进度和效率,保障地区经济平稳发展。”李勇评价说。
种种迹象显示,已经尝到甜头的重庆正准备大干一场。在重庆市政府内部工作会上,黄奇帆多次提出,重庆下一步将总结成功经验,大力推进资源优化配置,坚定不移走产业链式工业集群发展之路。
至于这条集群化道路具体怎么走,重庆经信委主任郭坚有所细化:“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厘清产业链的薄弱环节,通过强力招商引资填补产业链空白与关键环节,同时要加强不同产业集群之间的融合互动,例如,汽车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融合,诞生新型智能汽车产业。”
多名重庆观察人士认为,集群式产业势必在重庆“十三五”规划中浓墨重笔。“构建电子信息产业完整产业链,探索汽车应用商业模式,进一步延长现有集群产业的产业链条,应该成为接下来的重点工作。”重庆“十三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何伟说。
居安思危。眼下宏观经济环境复杂、稳增长压力凸显,但重庆已经下好了“先手棋”。
2014年,重庆提出将培育壮大包括集成电路、液晶面板、物联网、机器人(69.830,-1.31,-1.84%)、石墨烯和纳米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汽车、页岩气、MDI一体化、生物医药、环保装备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5月,为保障这十大产业的发展,重庆还专门建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达800亿元人民币。
李勇在解释重庆扶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后逻辑时表示,“目前,重庆的汽车、电子信息产业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增长仍然较好,但任何产业都有一定空间,无限扩张只是痴人说梦,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寻找增量。”
一名接近重庆市政府核心人士直言,未来5年重庆现有两大支柱产业很难保持现在的增速,三分之一的工业增量将依靠十大战略新兴产业。记者接触的大多数重庆政要均认为,在“中国制造2025”框架下,未来重庆工业增量的大部分任务都将由这十大新兴产业来承担。
令人欣喜的是,经过不到一年时间铺垫,今年上半年重庆十大新兴产业已实现销售收入720亿元,同比增长22.1%,到今年底有望达到1500亿元,到2020年则将达到万亿元以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对重庆而言,提前布局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对结构调整同样意义重大。
“结构调整不等于旧窝掏蛋,动力转换也不等于完全弃旧图新。”上述不愿具名的重庆官员用了两个“不等于”形象说明了重庆在“调结构”上的做法。“结构调整关键要做增量,而动力转换就要把投资、消费、进出口传统三大动力与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进行融合,形成混合动力。”
可以证实的是,“十三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将成为重庆经济发展的大型动力源(14.23,-0.57,-3.85%)。
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多次强调,“谋划重庆'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要创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动力转换,力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
而作为重庆的经济标杆,两江新区有意在战略新兴产业上下大手笔。“'十三五’时期,两江新区将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其中新能源和智能汽车板块,形成20万~30万台年产规模,整车+电池、电机、电控、总成系统等六大研发生产联合工厂,产值达到600亿~800亿元。”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说。
需求导向式招商
“围绕着投资者的需要,完全站在企业的角度,对方出现什么问题,就帮他解决什么问题,缺什么补什么”
惠普、宏碁[微博]、现代汽车、京东方……几年时间,多个产业大鳄联姻重庆。
对于重庆吸引资本的手法,业界冠以“非典型”标签。“招商,我们拼得从来不是低地价,而是创新的理念。”李建彬告诉记者,所谓创新就是围绕着投资者的需要,完全站在企业的角度,对方出现什么问题,就帮他解决什么问题,缺什么补什么。
“缺什么补什么”的理念在重庆官方多次提及的京东方液晶面板项目身上展示的尤为具体。2012年12月21日,京东方与重庆市政府签署协议,约定京东方重庆项目总投资328亿元,200亿元由京东方定向增发股份、重庆市政府认购的方式解决,剩余部分则由京东方向银行借贷。
今年3月,京东方首批产品在重庆下线,而这一时间距离厂房打桩建设仅16.5个月,翻新了业内速度。“实际上这个项目的投资资金中,有60%左右的资金都来自包括渝富等重庆企业,并且这个投资还让我们赚了200亿。”上述重庆官方人士介绍称。
记者探访发现,目前重庆还成立了多只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将原来以补助、奖励、贴息等形式直接拨付给企业的资金,转变为政府以股权投资,与企业共享收益、共担风险。
而作为重庆经济的风向标,两江新区过去5年也利用“整机+配套”、“资本+股权”、“资源+项目”、“金融+市场”、“订单+政策”等模式引进优势企业入驻,累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248个,吸引合同投资金额8646亿元。
“在互联网时代,政府的宏观调控也要改变方法,它不等于新瓶装旧酒,必须审时度势,通过产业基金的方式,而不是简单地给钱。”该名重庆官方人士如是说。
与此同时,一些看起来与招商不存在必然联系的小细节所散发的热量却足够惊人。
多名重庆政要在同记者交流时,均提及了走在全国前列的重庆公租房建设。“对企业来说,劳动力来源、员工安置是必须考虑的问题,重庆有大量的公租房,能帮企业解除后顾之忧。”李建彬说。
划五大功能区域
“根据各地自身特点、资源禀赋来确定定位,并分类施策,要精准地采取不同措施”
针对重庆的特殊市情和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提出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功能区划突破了行政边界,意在引导区县科学发展、差异发展、协调发展。
“包括考核、政策,都在朝'全市一盘棋’的方向努力。”上述不愿具名的官员对记者表示,“比如笔记本电脑,并不是30多个区县都要去做,而是把资源配置发挥在最具有竞争优势的地方,且区域间相互错位,分工明确,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协作,促进全市资源的最优化,效益的最大化,效果一体化。”
“区域协调发展不等于整齐划一、齐步走。”上述官员强调,“而是根据各地自身特点、资源禀赋来确定定位,并分类施策,要精准地采取不同措施。”目前,“五大功能区域发展”已经收到了初步效果,据了解,今年上半年,重庆市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GDP分别增长9.3%、12.0%、11.5%、11.2%、9.8%,基本形成差异发展、协调发展、全市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10月9日,孙政才在会议中专门提及,要科学谋划重庆“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大格局中去把握,既要到重庆发展的历史纵深中去把握,又要把握好经济新常态的大势。其中要把握好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在更高层次上推动五大功能区域发展”。
多位分析人士指出,五大功能区是重庆实施“十三五”的具体抓手、战略平台。在经济新常态下,重庆经济增速由超高速变为较高速,若要保持持续向好,“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在更高层次上推动五大功能区域发展”必不可少。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重庆已多次强调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8月31日,黄奇帆主持召开重庆市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重庆市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建设长江经济带三年行动计划》以及相关工作规则。该会议还就重庆市如何更好地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进行了研究部署。
多位观察人士表示,在国家战略背景下,重庆五大功能区发展要着眼于建设向东、向西双向开放的战略支点,成为全市打造“中国向西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节点、长江经济带西部综合枢纽、西部开发创新样板”的重要载体。
信息监督:马力 010-63967913 13811615299
相关文章
- “十三五”我国光伏装机规模将达1.5亿千瓦2015/10/19
- 重庆憧憬十三五:更高层次推动五大区域发展2015/10/19
- 省政协“十三五”煤炭产业发展战略调研组莅同2015/10/16
- 房地产税初稿已成形 有望十三五头两年推出2015/10/16
- 风电“十三五”重点解决弃风限电规划不再着眼装机和并网目标2015/10/15
- 能源革命与“十三五”能源规划的制定201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