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十条”开启数十万亿治土市场
发表日期:2016/6/1 9:24:01 第一财经日报
国内土壤修复产业产值仅为环保产业产值的约1%,远低于发达国家30%的水平
“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条条黄金,产业界学术界群友界界界美丽。”这是昨日《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土十条》)颁布后,在环保产业界微信群中冒出的一条帖子。
国务院当日印发了《土十条》,在环保产业界引发热烈反响。
此前有专家预测,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投资需求1.7万亿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投入需求2万亿元,而土壤污染治理需要十几万亿甚至几十万亿的投资。
“《土十条》的出台将给我国土壤污染修复工作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想象空间,普遍预计可形成万亿级的市场规模。”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院长张益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全国土壤总超标率16.1%
当前,我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部分地区污染较为严重。
“土壤污染主要是重金属污染,而且主要是人为活动造成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土壤污染管理专题政策研究项目组中方组长、上海财经大学环境法研究中心主任王树义介绍,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正日趋严重,总体上不容乐观。
王树义列举了三组数据:2014年4月全国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超标率16.1%,污染以无机型为主,占超标点位的82.8%,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部分地区土壤污染比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废气地突出一些,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地区。
另一组数据来自国土部地质调查局发布的《中国耕地地球化学调查报告》,调查面积150.7万平方公里,调查耕地将近14亿亩,占20亿亩耕地的68%。调查结果显示,8%的耕地是受到污染的。
王树义说,土壤资源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有研究表明95%的食物来自土壤。中国是13亿人口大国,同时意味着它是粮食消费的大国,目前土壤生产和生态服务功能正不断下降。
根据《土十条》确定的目标,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到2030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在主要指标方面,《土十条》明确,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土壤修复产业产值仅为环保产业产值的1%左右,这一数值远低于发达国家30%左右的水平。与大气污染、水污染治理相比,我国的土壤污染治理几乎没有起步,总体差距较大。
带动社会资本参与防治
在防治资金筹集方面,《土十条》提出,发挥市场作用。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推动受污染耕地和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的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
同时,鼓励符合条件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企业发行股票。
不过,据记者了解,与水、大气等环境问题相比,我国土壤污染治理尚未建立稳定的投资渠道。而发达国家大多已建立土壤污染治理的稳定投入机制。比如,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发生“拉夫运河事件”后,颁布了《超级基金法》,用于解决历史遗留土壤污染问题,支持责任难以认定的受污染土壤修复。
第一财经记者从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土十条》相关编制单位了解到,在提交给高层的有关建议中,曾建议“提取10%土地出让收益”,“取之于土,用之于土”。
据测算,若各地提取10%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土壤污染治理,加上中央财政、社会资金投入,每年投入可在1500亿~2000亿元。考虑到国家土地政策逐步收紧的因素,到2020年,预计可筹措到1.1万亿~1.4万亿元,可解决当前土壤污染防治投入资金严重不足的困境。
近几年,众多资本和企业瞄准土壤污染治理这一新兴行业的巨大潜在市场,纷纷进入土壤污染修复行业寻找发展机会。不过,在张益看来,对于企业来说,土壤污染修复领域的资金壁垒和技术壁垒都是较高的。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生态部(土壤环境保护中心)主任王夏晖研究员介绍,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成本因污染物类型、污染程度及修复技术的不同,成本差异较大。一般来说,农用地治理与修复成本每亩从几千元到几万元,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每立方米从几百元到几千元。
一些地区已通过发行债券筹集污染治理资金。2013年6月以来,湖南省累计发行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债券67亿元。2015年,中国农业银行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发行总额为10亿美元的绿色债券,用于清洁能源、生物发电、城镇垃圾及污水处理等领域。
拉动GDP增长约2.7万亿元
记者从环保部了解到,我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企业从2010年的10多家增加到近1000家,从业人员从约2000人增加到近1万人;项目数量累计达300多项。总体来看,从技术储备、人员队伍等方面,基本具备产业发展的基础。
环保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土十条》实施后,预期可以产生三个方面的成效:
改善民生。到2020年,可使7000万亩受污染耕地得到安全利用。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优化经济发展。《土十条》通过淘汰重金属重点行业落后产能、去产能、推行清洁生产、鼓励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发挥市场作用、完善激励政策等措施,将进一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土十条》,预计可拉动GDP增长约2.7万亿元,可新增就业人口200万人以上。
培育环保产业新的增长点。《土十条》提出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建设用地调查评估制度、严格管控受污染土壤环境风险、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研发土壤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和产品等,到2020年,这些任务措施预计可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4500亿元。
“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条条黄金,产业界学术界群友界界界美丽。”这是昨日《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土十条》)颁布后,在环保产业界微信群中冒出的一条帖子。
国务院当日印发了《土十条》,在环保产业界引发热烈反响。
此前有专家预测,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投资需求1.7万亿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投入需求2万亿元,而土壤污染治理需要十几万亿甚至几十万亿的投资。
“《土十条》的出台将给我国土壤污染修复工作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想象空间,普遍预计可形成万亿级的市场规模。”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院长张益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全国土壤总超标率16.1%
当前,我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部分地区污染较为严重。
“土壤污染主要是重金属污染,而且主要是人为活动造成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土壤污染管理专题政策研究项目组中方组长、上海财经大学环境法研究中心主任王树义介绍,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正日趋严重,总体上不容乐观。
王树义列举了三组数据:2014年4月全国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超标率16.1%,污染以无机型为主,占超标点位的82.8%,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部分地区土壤污染比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废气地突出一些,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地区。
另一组数据来自国土部地质调查局发布的《中国耕地地球化学调查报告》,调查面积150.7万平方公里,调查耕地将近14亿亩,占20亿亩耕地的68%。调查结果显示,8%的耕地是受到污染的。
王树义说,土壤资源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有研究表明95%的食物来自土壤。中国是13亿人口大国,同时意味着它是粮食消费的大国,目前土壤生产和生态服务功能正不断下降。
根据《土十条》确定的目标,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到2030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在主要指标方面,《土十条》明确,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土壤修复产业产值仅为环保产业产值的1%左右,这一数值远低于发达国家30%左右的水平。与大气污染、水污染治理相比,我国的土壤污染治理几乎没有起步,总体差距较大。
带动社会资本参与防治
在防治资金筹集方面,《土十条》提出,发挥市场作用。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推动受污染耕地和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的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
同时,鼓励符合条件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企业发行股票。
不过,据记者了解,与水、大气等环境问题相比,我国土壤污染治理尚未建立稳定的投资渠道。而发达国家大多已建立土壤污染治理的稳定投入机制。比如,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发生“拉夫运河事件”后,颁布了《超级基金法》,用于解决历史遗留土壤污染问题,支持责任难以认定的受污染土壤修复。
第一财经记者从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土十条》相关编制单位了解到,在提交给高层的有关建议中,曾建议“提取10%土地出让收益”,“取之于土,用之于土”。
据测算,若各地提取10%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土壤污染治理,加上中央财政、社会资金投入,每年投入可在1500亿~2000亿元。考虑到国家土地政策逐步收紧的因素,到2020年,预计可筹措到1.1万亿~1.4万亿元,可解决当前土壤污染防治投入资金严重不足的困境。
近几年,众多资本和企业瞄准土壤污染治理这一新兴行业的巨大潜在市场,纷纷进入土壤污染修复行业寻找发展机会。不过,在张益看来,对于企业来说,土壤污染修复领域的资金壁垒和技术壁垒都是较高的。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生态部(土壤环境保护中心)主任王夏晖研究员介绍,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成本因污染物类型、污染程度及修复技术的不同,成本差异较大。一般来说,农用地治理与修复成本每亩从几千元到几万元,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每立方米从几百元到几千元。
一些地区已通过发行债券筹集污染治理资金。2013年6月以来,湖南省累计发行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债券67亿元。2015年,中国农业银行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发行总额为10亿美元的绿色债券,用于清洁能源、生物发电、城镇垃圾及污水处理等领域。
拉动GDP增长约2.7万亿元
记者从环保部了解到,我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企业从2010年的10多家增加到近1000家,从业人员从约2000人增加到近1万人;项目数量累计达300多项。总体来看,从技术储备、人员队伍等方面,基本具备产业发展的基础。
环保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土十条》实施后,预期可以产生三个方面的成效:
改善民生。到2020年,可使7000万亩受污染耕地得到安全利用。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优化经济发展。《土十条》通过淘汰重金属重点行业落后产能、去产能、推行清洁生产、鼓励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发挥市场作用、完善激励政策等措施,将进一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土十条》,预计可拉动GDP增长约2.7万亿元,可新增就业人口200万人以上。
培育环保产业新的增长点。《土十条》提出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建设用地调查评估制度、严格管控受污染土壤环境风险、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研发土壤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和产品等,到2020年,这些任务措施预计可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4500亿元。
信息监督:马力 010-63967913 13811615299
相关文章
- “土十条”开启数十万亿治土市场2016/6/1
- “土十条”进入报批发布程序 最快6月5日前出台2016/5/30
- 土十条望近期出台 土壤污染防治领域望向社会资本开放2016/5/20
- “土十条”即将出台 监测等两大领域迎上涨契机2016/5/5
- "土十条"预计5月份出台 环境保护税法6月份审议2016/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