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投资缩水 印度经济放缓
发表日期:2016/10/26 11:18:35 第一财经日报
作为世界上经济增速最快的大型经济体,印度经济正在释放危险的信号: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去这个国家投资。这对此前热火朝天招商引资的莫迪政府来说,无疑泼了一盆冷水。
第二季度投资萎缩3.1%
印度政府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民间投资萎缩了1.9%,第二季度则减少了3.1%。
对于投资加速萎缩的现状,印度中国企业商会秘书长、竺帆咨询创始人黎剑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并没有明显感觉,但“2015年投资过热”,今年会趋向于理性。印度创投圈9月的报告称:“在2015年的大爆发之后,2016年印度创投回归理性估值区间的趋势非常明显,市场正在挤掉多余泡沫。”
印度廊桥律师事务所顾问樊桂东也表示,身处当地也没有听到投资萎缩的新闻,“接触企业的情况都挺正常的,前来考察和落地的企业也越来越多,每个月基本都会和几十家接触。”他告诉本报记者,中国企业今年对于印度的投资热情和去年相比“只会多不会少”。
数据显示,印度2016~2017财年第一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7.9%;第二季度放缓至7.1%,低于早前预期的7.6%,并创下自2014年6月增长6.7%以来的最低水平。但印度仍是GDP增速最快的经济体。
这主要归功于总理莫迪推行的鼓励外资的经济改革。
但如今的政府看起来似乎在缺钱的困境中挣扎。最近的报告显示,为了经济增速能增长0.4个百分点,政府将向议会申请在接下来的5个月内额外支出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8亿元)并寻求议会通过。
投资障碍仍在
为什么曾经是吸引外资“香饽饽”的印度,会出现投资的下滑?
外媒报道称,首先,当地支持新增投资的金融渠道规模有限。在印度,对于新项目的资金往往来自于银行,当地的银行系统主要由国有银行掌控。但目前,印度国有银行正深陷财务泥潭——身背大量坏账。这一问题所导致的结果就是银行信用系统的增长严重乏力。事实上,印度国有银行对于工业的贷款于今年8月出现了过去10年里的第一次收紧。
然而,政府对于金融系统的修复政策有限。可能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减少经济对于国有银行的依赖。除了推进银行的私有化之外,印度政府还需敦促银行有力地清除坏账,使后者变得更加“务实”。
其次,不少投资者在过去几年里被印度政府的一些决策折磨得很痛苦。仅税收和环境保护条例等政策引发的争议已经让众多项目搁浅,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项目,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隧道股份上海城建印度基础设施有限公司于8年前进入印度市场并中标了德里地铁的项目。当地项目的一名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德里地铁CC-05标的项目已经完成了,CC-27标项目也接近尾声,孟买的项目也在开展中,“虽然工期也是延迟的,但是主要由于地质条件等原因造成的。”
此前中国富士康集团于印度西部马哈拉施特拉邦签署投资计划,以在当地投资建立巨型工厂。然而一年过去了,富士康集团至今都还没有向当地政府提出采购土地、设立研发机构和制造工厂的申请。
也有一些公司已经承诺了要投资却又改变主意。美国汽车巨头福特公司此前准备在莫迪的家乡古吉拉特邦开设新工厂,计划的投资额达10亿美元。然而,最近福特公司CEO菲尔兹(MarkFields)表示,公司正在重新审查在印度的投资方案。
期待更实在的改革
要想重新燃起投资者对印度的兴趣,莫迪政府显然需要推动更多集中并且实质的改变。
虽然莫迪政府在推行“印度制造”以刺激当地制造业发展制造出了不少动静,也的确实现了一些短期目标,并让印度在去年世界银行的《全球商业环境报告》排名上前进了4位(排在第130位),但在推动可持续的管制解除以及劳工、环保条例等重点领域的实质性改革上却有点“雷声大雨点小”。
对于投资者来说,那些实实在在的松绑和管制解除以及稳定的开放政策才是恢复他们投资信心的关键。但不少投资者都公开表示,实际的改变对于印度来说太难了。
印度政府尚未意识到,继续加倍增加公共支出的选择会让危险加剧,因为它可能破坏预算系统的稳定性。在外媒看来,莫迪政府已经透支了本财政年度的赤字目标,简单地继续增加支出显然不会有任何帮助,反而会伤及经济本身。
第二季度投资萎缩3.1%
印度政府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民间投资萎缩了1.9%,第二季度则减少了3.1%。
对于投资加速萎缩的现状,印度中国企业商会秘书长、竺帆咨询创始人黎剑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并没有明显感觉,但“2015年投资过热”,今年会趋向于理性。印度创投圈9月的报告称:“在2015年的大爆发之后,2016年印度创投回归理性估值区间的趋势非常明显,市场正在挤掉多余泡沫。”
印度廊桥律师事务所顾问樊桂东也表示,身处当地也没有听到投资萎缩的新闻,“接触企业的情况都挺正常的,前来考察和落地的企业也越来越多,每个月基本都会和几十家接触。”他告诉本报记者,中国企业今年对于印度的投资热情和去年相比“只会多不会少”。
数据显示,印度2016~2017财年第一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7.9%;第二季度放缓至7.1%,低于早前预期的7.6%,并创下自2014年6月增长6.7%以来的最低水平。但印度仍是GDP增速最快的经济体。
这主要归功于总理莫迪推行的鼓励外资的经济改革。
但如今的政府看起来似乎在缺钱的困境中挣扎。最近的报告显示,为了经济增速能增长0.4个百分点,政府将向议会申请在接下来的5个月内额外支出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8亿元)并寻求议会通过。
投资障碍仍在
为什么曾经是吸引外资“香饽饽”的印度,会出现投资的下滑?
外媒报道称,首先,当地支持新增投资的金融渠道规模有限。在印度,对于新项目的资金往往来自于银行,当地的银行系统主要由国有银行掌控。但目前,印度国有银行正深陷财务泥潭——身背大量坏账。这一问题所导致的结果就是银行信用系统的增长严重乏力。事实上,印度国有银行对于工业的贷款于今年8月出现了过去10年里的第一次收紧。
然而,政府对于金融系统的修复政策有限。可能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减少经济对于国有银行的依赖。除了推进银行的私有化之外,印度政府还需敦促银行有力地清除坏账,使后者变得更加“务实”。
其次,不少投资者在过去几年里被印度政府的一些决策折磨得很痛苦。仅税收和环境保护条例等政策引发的争议已经让众多项目搁浅,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项目,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隧道股份上海城建印度基础设施有限公司于8年前进入印度市场并中标了德里地铁的项目。当地项目的一名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德里地铁CC-05标的项目已经完成了,CC-27标项目也接近尾声,孟买的项目也在开展中,“虽然工期也是延迟的,但是主要由于地质条件等原因造成的。”
此前中国富士康集团于印度西部马哈拉施特拉邦签署投资计划,以在当地投资建立巨型工厂。然而一年过去了,富士康集团至今都还没有向当地政府提出采购土地、设立研发机构和制造工厂的申请。
也有一些公司已经承诺了要投资却又改变主意。美国汽车巨头福特公司此前准备在莫迪的家乡古吉拉特邦开设新工厂,计划的投资额达10亿美元。然而,最近福特公司CEO菲尔兹(MarkFields)表示,公司正在重新审查在印度的投资方案。
期待更实在的改革
要想重新燃起投资者对印度的兴趣,莫迪政府显然需要推动更多集中并且实质的改变。
虽然莫迪政府在推行“印度制造”以刺激当地制造业发展制造出了不少动静,也的确实现了一些短期目标,并让印度在去年世界银行的《全球商业环境报告》排名上前进了4位(排在第130位),但在推动可持续的管制解除以及劳工、环保条例等重点领域的实质性改革上却有点“雷声大雨点小”。
对于投资者来说,那些实实在在的松绑和管制解除以及稳定的开放政策才是恢复他们投资信心的关键。但不少投资者都公开表示,实际的改变对于印度来说太难了。
印度政府尚未意识到,继续加倍增加公共支出的选择会让危险加剧,因为它可能破坏预算系统的稳定性。在外媒看来,莫迪政府已经透支了本财政年度的赤字目标,简单地继续增加支出显然不会有任何帮助,反而会伤及经济本身。
信息监督:马力 010-63967913 13811615299

相关文章
- 10月26日印度粉矿远期现货参考价格2016/10/26
- 民间投资缩水 印度经济放缓2016/10/26
- 印度钢厂要求取消2.5%炼焦煤进口税2016/10/25
- 包钢应邀向印度钢铁名企输送技术服务2016/10/25
- 10月25日印度粉矿远期现货参考价格2016/10/25
- 10月24日印度粉矿远期现货参考价格2016/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