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年内第三次变相降准落地 节后净投放1020亿
发表日期:2017-2-16 8:53:12 证券日报
2月15日,《证券日报》记者从央行获悉,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结合近期MLF到期情况,央行对22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3935亿元,其中6个月1500亿元、1年期2435亿元,中标利率与上期持平,分别为2.95%、3.1%。这是央行今年内第三次开展MLF操作,之前两次分别发生在1月13日和1月24日。
央行公开市场昨天还进行了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2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5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均与上期持平。昨日,公开市场实现资金净回笼1400亿元。
2月4日至2月10日,央行连续六天暂停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央行的解释均是:随着现金逐渐回笼,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暂不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
从本周来看,公开市场共有9000亿元逆回购到期,1515亿元MLF在周三到期,约6300亿元TLF则将于周五左右集中到期。这些到期资金规模达1.68万亿元,是月内资金到期最多的一周。
巨额资金到期也在货币市场上得到了反应。昨日,shibor利率全线上涨,隔夜利率报2.2658%,上涨0.48个基点;7天利率报2.6270%,上涨0.62个基点;3个月利率报4.2394%,上涨2.46个基点。
去年央行共展开了17次MLF操作,与逆回购一起构成了变相降准的模式。这种模式成为去年央行调控流动性的主要手段,保证了流动性处于合理充裕状态。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今年货币政策更加强调要保持稳健中性,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好流动性闸门,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今年央行将在倚重变相降准的模式来调节市场流动性的同时,也会增加价格型工具的使用频度。今年春节前后的货币市场利率上调即是这一思路的体现。
相关阅读
央行维稳续作MLF资金面节后首秀净投放1020亿元
2月15日,人民银行对22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3935亿元,其中6个月1500亿元、1年期2435亿元,中标利率与上期持平,分别为2.95%、3.1%。
15日上午央行连续第三天进行逆回购操作,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200亿元逆回购操作。考虑到本日有2600亿元逆回购到期和1515亿元mlf到期,本日公开市场净投放1020亿元。
这是节后首次公开市场的净投放操作,业内人士分析称,此反映央行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稳定意图。
因本日大量资金到期和16日近6000亿tlf到期的预期,本日shibor全线上涨,某城商行同业人士表示,受大量资金到期和央行续作预期不确定等因素影响,市场有所恐慌,近两日资金面相较春节刚回来时间稍紧,7天以上资金尤其紧张。从shibor数据看,中长期资金涨幅较大,与市场反应相一致。
而央行此次续作mlf,释放维稳信号明确。“但是否续作tlf,现在还难以断言。”某业内人士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央行如期再出手昨超额续作3935亿MLF维稳流动性
从昨日MLF的结构来看,央行开展的6月期MLF操作量恰为1500亿元,与昨日到期6月期MLF数额接近,而超额净投放的MLF则为更长期限的1年期资金。
“本次新增2435亿元1年期MLF投放,使加权资金成本更加接近3.1%,提高了1年期MLF对市场利率的引导作用。”中信证券债券分析师明明测算,政策利率是阶段性上调的,过快上调政策利率并无助于去杠杆,还有可能导致市场出现风险。
央行昨日发布的工作论文指出,宏观分析表明,高储蓄支撑的投资导向增长模式,决定了中国总体上较高水平的杠杆率。尽管高杠杆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但债务可持续性在不同情况下的差异,导致杠杆率水平的风险阈值并不稳健。
央行工作论文称,基于此,应合理把握去杠杆和经济结构转型的进程,避免过快压缩信贷和投资可能引发的流动性风险和“债务—通缩”风险,同时也要避免杠杆率上升过快而引发的资产泡沫。
1月24日,央行上调MLF操作利率10个基点,其后逆回购、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也上行,引发了市场对未来政策利率进一步调整的担忧。明明预计,政策利率应是阶段调整的,一方面,取决于国内去杠杆政策的效果和进度,另一方面,则受美联储加息后中美利差的影响。年中若美联储加息,在中美利差缩窄并导致资本外流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政策利率才有可能进一步上调。
“笼统地去杠杆或加杠杆政策都可能有失偏颇,正确的做法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央行工作论文称,市场要发挥决定性作用,关键在于政府要更好地发挥作用。要保持宏观政策稳健中性,即宏观环境要松紧适度,而过松、过紧都不利于市场发挥作用。
央行公开市场昨天还进行了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2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5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均与上期持平。昨日,公开市场实现资金净回笼1400亿元。
2月4日至2月10日,央行连续六天暂停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央行的解释均是:随着现金逐渐回笼,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暂不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
从本周来看,公开市场共有9000亿元逆回购到期,1515亿元MLF在周三到期,约6300亿元TLF则将于周五左右集中到期。这些到期资金规模达1.68万亿元,是月内资金到期最多的一周。
巨额资金到期也在货币市场上得到了反应。昨日,shibor利率全线上涨,隔夜利率报2.2658%,上涨0.48个基点;7天利率报2.6270%,上涨0.62个基点;3个月利率报4.2394%,上涨2.46个基点。
去年央行共展开了17次MLF操作,与逆回购一起构成了变相降准的模式。这种模式成为去年央行调控流动性的主要手段,保证了流动性处于合理充裕状态。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今年货币政策更加强调要保持稳健中性,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好流动性闸门,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今年央行将在倚重变相降准的模式来调节市场流动性的同时,也会增加价格型工具的使用频度。今年春节前后的货币市场利率上调即是这一思路的体现。
相关阅读
央行维稳续作MLF资金面节后首秀净投放1020亿元
2月15日,人民银行对22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3935亿元,其中6个月1500亿元、1年期2435亿元,中标利率与上期持平,分别为2.95%、3.1%。
15日上午央行连续第三天进行逆回购操作,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200亿元逆回购操作。考虑到本日有2600亿元逆回购到期和1515亿元mlf到期,本日公开市场净投放1020亿元。
这是节后首次公开市场的净投放操作,业内人士分析称,此反映央行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稳定意图。
因本日大量资金到期和16日近6000亿tlf到期的预期,本日shibor全线上涨,某城商行同业人士表示,受大量资金到期和央行续作预期不确定等因素影响,市场有所恐慌,近两日资金面相较春节刚回来时间稍紧,7天以上资金尤其紧张。从shibor数据看,中长期资金涨幅较大,与市场反应相一致。
而央行此次续作mlf,释放维稳信号明确。“但是否续作tlf,现在还难以断言。”某业内人士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央行如期再出手昨超额续作3935亿MLF维稳流动性
从昨日MLF的结构来看,央行开展的6月期MLF操作量恰为1500亿元,与昨日到期6月期MLF数额接近,而超额净投放的MLF则为更长期限的1年期资金。
“本次新增2435亿元1年期MLF投放,使加权资金成本更加接近3.1%,提高了1年期MLF对市场利率的引导作用。”中信证券债券分析师明明测算,政策利率是阶段性上调的,过快上调政策利率并无助于去杠杆,还有可能导致市场出现风险。
央行昨日发布的工作论文指出,宏观分析表明,高储蓄支撑的投资导向增长模式,决定了中国总体上较高水平的杠杆率。尽管高杠杆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但债务可持续性在不同情况下的差异,导致杠杆率水平的风险阈值并不稳健。
央行工作论文称,基于此,应合理把握去杠杆和经济结构转型的进程,避免过快压缩信贷和投资可能引发的流动性风险和“债务—通缩”风险,同时也要避免杠杆率上升过快而引发的资产泡沫。
1月24日,央行上调MLF操作利率10个基点,其后逆回购、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也上行,引发了市场对未来政策利率进一步调整的担忧。明明预计,政策利率应是阶段调整的,一方面,取决于国内去杠杆政策的效果和进度,另一方面,则受美联储加息后中美利差的影响。年中若美联储加息,在中美利差缩窄并导致资本外流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政策利率才有可能进一步上调。
“笼统地去杠杆或加杠杆政策都可能有失偏颇,正确的做法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央行工作论文称,市场要发挥决定性作用,关键在于政府要更好地发挥作用。要保持宏观政策稳健中性,即宏观环境要松紧适度,而过松、过紧都不利于市场发挥作用。
信息监督:马力 010-63967913 13811615299

相关文章
- 央行年内第三次变相降准落地 节后净投放1020亿2017-2-16
- 央行避谈降准祭出新工具放水 货币政策陷两难2017-1-23
- 央行推“临时流动性便利” 专家称降准可能性降低2017-1-22
- 2016货币政策工具变奏:降准降息暂停2016-12-30
- 年末市场大喊缺钱 央行坚持去杠杆降准难落地2016-12-29
- 钱紧“假象”之下央行会降准吗2016-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