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下半年,短短六个月之间铁矿石价格上涨近一倍,促使中国钢铁企业在岁末年初之际呼吁改变当前的定价机制。
根据市场消息,矿企对改善定价机制持开放态度。业界应抓住这个机会,考虑改善铁矿石价格形成和评估的方式,但也应警惕无意中倒退的可能性,以免损害整个市场的利益。
定价机制发挥着作用
铁矿石拥有一个流动性极高的现货市场,据标普全球普氏(S&P Global Platts)采集的数据,2020年美金海漂市场以中国到岸价为基础的现货交易达成约950宗交易(约1.15亿吨),平均每个交易日约3.8宗。如此巨大的交易量使得现货价格基准难以大幅偏离市场基本面,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这些价格基准作为长期协议结算机制的吸引力。
批评人士可能会指出,最近的价格飙升是一个迹象,表明有些地方出了问题,价格已经脱离了基本面。回顾过去六年,这似乎是一个合理的论断:价格变动从未如此剧烈、快速。
但如果能将目光投到更往前的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这种波动与历史完全一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短短3个月内,价格从170美元/干吨下跌三分之二至57美元/干吨,然后在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期间翻了一番,并在其后三个月内再度下挫47%。2012年底,价格在4个月内上涨了74%。由于新冠疫情后的基础设施投资,全球钢铁市场出现10多年来最大的涨势,因而铁矿石价格飙升也就不足为奇了。
耐人寻味的是,所有的波动期都出现在高流动性衍生合约建立之前。
截至2012年底,新加坡交易所(SGX)每月成交量约1,000万吨,仅占目前流动性的5%左右,而大连商品交易所到2013年才推出铁矿石期货。
这显然动摇了有关投机性期货交易导致价格异常波动的论点。
但可以明显改善
铁矿石目前正处于市场进化的中间阶段。一方面,现货的高流动性和一定程度的透明度确保估价依然能大致反映市场价值。但另一方面,价格报告机构可获得的现货价格数据的质量一定程度上让市场感到失望,导致对指数的信任程度下降,并引发有关定价的持续争论。
普氏数据显示,2020年期间约三分之二的美元现货交易是通过globalORE、北铁中心和矿石超市这样的经纪商平台达成的。可以理解,这些经纪商受商业需要驱动而最大化平台流动性,而非为指数创造高质量的价格点。因此,在用于价格评估时,来自这些渠道的数据自然会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中包括所提供信息缺乏及时性,没有进行价格增量测试,且“预先代理磋商”往往掩盖了随时间变化的真正价值。另一个问题是,即使某家公司的潜在对手方非常有限,其依然能够向平台提交询盘和报盘。最后——但同样重要的问题是,平台上所有活动都是匿名的。
价格报告机构一直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处理这些低质量的数据。对普氏而言,这意味着批判性地分析每一个价格点,并优先使用较高质量的信息,即已知某个贸易商的更多细节。然而,很多公司采取统计方法,提供粗略的平均值。后者可以说是接近于放弃了市场演变,满足于提供大致的指示性价格,而不追求进一步的细化和精确性。
最近有关定价机制的讨论显示,铁矿石行业希望找到比现状更佳的解决方案。所有主要市场参与者在公开发言时都提倡透明度——这是完全正确的,因为透明度鼓励负责任的行为,并建立起对价格基准的信心。普氏 Market on Close(MOC)过程广泛应用于很多最大规模的商品市场,为实现绝对透明和消除上述从商业利益驱动的经纪商平台采集数据所存在的缺点提供了一条途径。对行业而言,最终结果是获得一个更公平、对所有市场参与者公开的价格评估机制,而更重要的是:所有市场参与者能够对定价如何得出、以及哪些信息为定价做出了贡献,有着共同的理解。(财新网 作者为普氏亚洲金属市场内容总监)
- 18日铁矿石期货午盘涨5.53%2021/2/18
- 18日铁矿石期货涨7.05%收盘1131.5元2021/2/18
- 2月17日新交所铁矿石掉期交易结算价格2021/2/18
- 2月9日新交所铁矿石掉期交易结算价格2021/2/18
- 港建费停征 对铁矿石影响多少?2021/2/18
- 重新审视铁矿石定价机制蕴含着风险和机遇202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