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已经收官。虽然全年汽车产销数据还要等到下周才能正式发布,但根据各大车企公开的产销快报分析,这一数字有望超过2680万辆,实现2%的微增长。在疫情冲击、芯片短缺和原材料涨价的背景下,能实现正增长实属不易。
2023年徐徐展开。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断优化,人们对逐步走出疫情影响,稳定经济增长又增添了新的信心和期待。不过,与此相伴的是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政策的不再延期和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全面退出,让今年汽车产业走势又充满变数,引发业界担忧,怕“车生产出来了,没人买了”。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中央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汽车无疑是重要抓手。作为仅次于房地产的大宗消费品,汽车产业链长、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8.67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6%;汽车类零售额达到4.4万亿元,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9%。同时,其对上游钢铁、石化、橡胶、玻璃、电子和下游金融、保险、维修、旅游、租赁等产业拉动效应明显,是名副其实的宏观经济“稳定器”。
更重要的是,汽车业已成为当前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平台和力量。恢复和扩大汽车消费,不仅有利于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而且有利于加快推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为建设制造强国和科技强国提供重要支撑。
关于如何恢复和扩大汽车消费,业内的讨论和建议也不少。有呼吁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延期的,也有要求新能源汽车补贴暂缓退出的,还有建议出台新一轮汽车下乡政策的。在笔者看来,一方面,要把恢复和扩大汽车消费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需求产生供给,供给同样创造需求。梳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经验,除了得益于政策的有效引导和有力扶持外,很重要一点就是企业通过创新驱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品的极大丰富。
要看到,10多年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产品不足30款,如今已超过300款。这些不同的产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而且也成为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其中,五菱宏光MINI EV、埃安Y和特斯拉Model Y等已成为公认的明星车型,而比亚迪DMI超级混动技术打破了只有日本车企才能做好混动的神话。
另一方面,也要为汽车消费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当前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已有200多辆,但这一数字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考虑到能源、环境和交通等因素制约,以及网约车、分时租赁等出行模式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包括中汽协、国家信息中心和清华大学等单位在内的研究团队,经过科学测算后均认为,我国汽车年销量超过3000万辆还是有可能的。这意味着,我国汽车年产销量还有一定增长空间。
汽车是人类工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一味地限行限购,不仅解决不了拥堵问题,反而会扼杀市场与产业的积极性。
如何更好地改进道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让消费者买得起汽车,用得起汽车,并以拥有汽车而感到幸福,不仅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也是当前恢复和扩大汽车消费必须破解的难题。 (经济日报 杨忠阳)
- 把汽车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年销超3000万辆仍有可能2023/1/6
- 工信部等三部门:进一步扩大汽车消费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022/11/22
- 多方部署新一轮举措 “真金白银”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2022/10/31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2年9月份汽车消费指数为92.1 高于上月2022/10/10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9月份汽车消费指数为92.1 高于上月2022/10/9
- 实施3个月减税超230亿元——车购税新政策激发汽车消费动力2022/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