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印发实施,《山东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也重新作了修订。今天,我们邀请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侯翠荣女士,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胡薄先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孔庆成先生,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城市管理局局长杨建武先生,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司家军先生,对《行动方案》和《应急预案》进行解读,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环境报记者
山东省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已历经多次修订,这次修订是怎么考虑的?
侯翠荣
在本次修订过程中,我们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原则,力争在最小的范围,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优的应急减排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更加突出差异化。最大限度减少重污染天气应急对经济社会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坚决不搞“一刀切”。本次修订进一步细化、完善了重点行业工业企业绩效分级和差异化应急管控要求。将绩效分级由原来的A、B、C三个等级调整为A、B、C、D四个等级和引领性、非引领性企业标准。修订后各级别的边界更加清晰,差异更加明显。其中,A级和引领性企业,即行业内大气污染防治标杆企业,在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不停产不限产,不受减排要求限制,可以采取自主减排措施。
二是更加突出服务保障。一方面,进一步扩大了保障类企业范围,增加了能源保供类企业。修订后,对涉及居民供电、供暖、承担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或危险废物、重大疫情防控物资生产、能源保供等保障民生和城市正常运转的工业企业,以及重点保障性建设工程,在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不要求停工、停产,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减排措施。另一方面,首次明确了小微涉气企业豁免政策,比如集成电路、半导体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无喷涂工序的机械零部件加工企业等,在满足城市总体减排要求的情况下,可不采取停限产措施。同时新修订的预案特别强调,在污染防治设施启动、停运、检修时,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要求。
三是更加突出科学研判。在实际工作中,强化与气象部门的联动研判,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各市预报部门等开展联合会商,综合考虑每个城市气象条件特征及污染源排放特征,针对性分析每个城市特点,以保证各城市污染过程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污染程度、污染峰值等预测更加科学准确。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会同各有关部门、单位,努力减少重污染天气发生频率和污染程度,更好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人民网记者
作为全省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转型、保障空气质量改善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胡薄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省发展改革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加快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加力提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深入调整产业结构。全面落实“三个坚决”部署要求,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实施新一轮“十强”产业突破行动,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生铁粗钢产能应退尽退,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中国重汽智能网联重卡、比亚迪整车制造等项目加快推进建设,累计培育“雁阵形”产业集群143个,“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32.9%,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在全国率先明确“两高”项目范围,深入开展摸排检查和违规项目整改处置,对新上“两高”项目执行“五个减量或等量替代”。
二是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坚持先立后破,聚焦可再生能源、核电、外电入鲁、天然气“四大板块”做加法,通过煤炭去产能和关停淘汰落后燃煤机组做减法,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一方面,大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十四五”以来,累计完成煤电机组“三改联动”86台次、4230.5万千瓦,争取新增煤电建设规模900万千瓦和“先立后改”淘汰落后产能建设规模502.5万千瓦,分别居全国第二和第一位。另一方面,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海上风电实现并网发电“零突破”,累计并网规模达31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持续保持全国第一。截至5月底,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8143万千瓦,占比达到41.2%,比去年底提高1.8个百分点;接纳省外电量51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1%。
三是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出台《山东省“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明确节能减排“十大工程”。进一步优化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强调“总量为辅,强度优先”,落实原料用能及可再生能源有关政策规定。充分发挥市场手段,在全国率先出台能耗指标收储交易管理办法,加大能耗煤耗要素保障力度。全面开展“两高”行业能效改造提升,明确国家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的平均值为基准线,“一企一策”实施节能降碳改造。2021—2022年,全省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1.1%,达到国家下达“十四五”任务目标的72%。
四是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有序推进,制定出台碳达峰碳中和若干措施、碳达峰实施方案,配套编制能源、工业、交通等分领域方案,加快构建“1+1+N”政策体系。指导各市开展碳达峰路径研究,加快实施碳达峰“十大工程”,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抓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双赢。
中新社记者
《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行动方案》提出要实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行动,请问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将有哪些举措?
孔庆成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减少污染物排放,消除重污染天气的重要措施。近年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将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牢牢扛在肩上,扎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力做好“去、提、增”三篇文章。在“去”上,加快推动化工和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压减低效产能。截至目前,大气传输通道城市10家钢铁企业产能全部转移退出,炼铁产能1957万吨、炼钢产能2356万吨;推动压减焦化企业26家,产能1801万吨;整合转移地炼企业10家,产能2696万吨;压减轮胎企业12家,退出低效落后轮胎产能2380万条;关停退出水泥熟料生产线32条、水泥磨机223台,涉及产能1663.2万吨和1.17亿吨。在“提”上,全面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着力提升传统动能。2022年工业技改投资增长7.3%,高于全部投资1.2个百分点;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3049个,圆满完成“万项技改、万企转型”目标。在“增”上,聚焦“十强”重点产业,持续培育壮大新动能。2022年全省制造业投资增长11.2%,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28.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9.4%,增加值增速达到14.4%。
今年以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在全省工信系统开展聚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大抓制造经济、数字经济、民营经济“三个经济”行动。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增速较一季度提升0.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实现了工业运行“开门红”。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锚定“走在前、开新局”,高质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各项工作。
一是坚持动能转换,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转调优化低效产能,严格执行重点行业产能置换政策,加快推进全省焦炭产能整合转移,持续调优钢铁、石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持续实施“万项技改、万企转型”。聚焦培强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海工装备等,制定并实施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二是坚持创新引领,提升产业发展驱动力。高标准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强化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体系,布局一批产业基础共性技术中心。支持企业建设“一企一技术”、工业设计中心等研发平台。围绕11条标志性产业链组织开展产学研精准对接活动,健全动态发布“揭榜挂帅”榜单长效机制。扎实开展先进制造业投融资三年行动。
三是坚持数实融合,抢占未来发展新赛道。高水平建设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推进工业互联网进园区、进集群、进基地。持续推进工业园区、重点企业5G网络全覆盖。深入实施软件名城、名园、名企、名品“四名工程”、“工赋山东”专项行动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
四是坚持综合发力,塑强产业生态新优势。深入开展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赋值专项行动。深化“链长制”工作机制,抓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积极开展“结对行动”,打造融链固链共同体。扎实开展产业集群培优培强工程,编制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能级提升行动,新培育一批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推动我省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全省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行动作出应有贡献。
大众日报记者
为推进落实两个方案,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施工扬尘防控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施?
杨建武
首先感谢新闻媒体对住建工作的关心与关注,再次表示衷心感谢!主要措施是:
一是实施标准化防治。前期我厅已出台《山东省房屋建筑工地施工扬尘防治导则》《山东省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等线性市政工程扬尘防治措施导则》《山东省房屋市政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实施指南》,我们将按照《山东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管理办法》,把施工现场扬尘防治工作纳入项目标准化考评和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培育重点内容,指导施工现场严格执行扬尘污染防治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推行标准化管理,使用工具化、定型化、标准化防控设施,常态化落实各项扬尘管控措施。同时,积极引导企业争先树优,对标对表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培育一批标杆企业和项目,带动本地区扬尘防治工作整体提升。
二是突出薄弱环节治理。加大督导力度,将城乡接合部、城市新区作为治理重点,将工地扬尘、道路保洁、渣土运输作为监管重点,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四不两直”“双随机、一公开”等方式,持续开展日常监督、督导帮扶、暗访抽查等方式,加大督导力度。用好警示、通报、约谈、经济处罚、信用惩戒等措施,严肃查处工地扬尘防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以严管重罚倒逼治理责任落实。
三是强化防控责任落实。开展专项整治,今年4月,我厅印发了《关于印发2023年全省房屋市政施工扬尘防治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部署开展全省房屋市政施工扬尘防治专项整治,进一步压紧压实主管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建设全过程、全方位扬尘治理监管,重点强化施工高峰期、重要节假日等关键时段的扬尘防治,确保全覆盖、无遗漏。充分运用智慧监测手段,压紧压实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推动扬尘治理成效再提升。指导各市充分运用扬尘在线实时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强化实时监测预警,提升扬尘治理智能化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智能监管、联动处置。
四是积极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对照《山东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要求,修订住建领域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专项实施方案,明确施工作业、保洁作业的应急响应措施,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指导住建系统各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职责分工,切实履行扬尘治理工作职责,指导督促相关单位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加大应急响应期间的监督检查力度,对未按要求采取应急措施的单位及责任人,予以通报、曝光,并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山东交通广播记者
交通运输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领域,请问交通运输部门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司家军
非常感谢记者朋友对山东交通运输污染防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省交通运输厅始终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采取切实措施,扎实做好污染防治工作。
一、首先我介绍一下当前工作进展情况
(一)深化运输结构调整。开展山东区域铁路运输互保协议签约活动,加大铁路专用线建设,显著提高了铁路运输比例。大力推动大宗货物和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2023年1-5月份,全省完成铁路货运量1.5亿吨,同比增长9.5%;水路货运量0.98亿吨,同比增长21%。铁路水路货物周转量2960亿吨公里,同比增长30.1%。全省已建成沿海港口疏港铁路18条,沿海重要港区铁路进港率达到60%,内河港口疏港铁路5条,全省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和新建物流园区通达铁路专用线比例达到82%。
(二)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我省编制出台了《山东省“十四五”多式联运发展规划》,是全国第一个省级层面出台多式联运发展规划的省份,并在全国率先制定省级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试点方案,积极开展多式联运“一单制”探索。今年1-5月,全省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货运量完成2823万吨,同比增长14.8%。沿海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145.7万标箱,同比增长19%。大力发展中欧班列,整合全省资源优势,打造济南、青岛、临沂三个集结中心,1-5月开行班列1067列,同比增长42.1%。实现连续5年开行过千列,今年已完成年度计划的50.8%,创历年同期最好水平。其中,5月开行289列,再创历史新高。
(三)扎实做好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淘汰整改工作。在全省淘汰25.68万辆国三及以下营运货车基础上,今年常态化开展非依法拆解淘汰车辆排查核实工作,强化车辆排放标准认证和审核,开展柴油货车超标排放联合执法检查。今年以来相关部门通过运行轨迹核查、遥感监测筛查、人工检测、路检路查、夜检夜查、集中停放地抽测等方式,累计开展联合执法路检1024次,抽检柴油车37.2万辆次,进一步巩固营运柴油货车淘汰成果。
(四)大力推广新能源运输工具应用。“十四五”以来,全省新增及更新城市公共汽电车全部为新能源车辆。目前,全省城市公共汽电车新能源车辆占比超过80%。全省12个绿色出行创建城市全部达标,为全国创建和创成城市最多的省份。全省7万余辆巡游出租车中新能源车占比14.3%;9.5万辆网约出租车中新能源车占比75.8%,今年以来新增和更新出租车(含网约车)1.1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占比81.8%。
二、下步重点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持续推进运输结构优化。加快实施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规划,下大力气推进大宗货物和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推动铁路、水路货物周转量进一步提升。加强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疏港铁路建设进度,鼓励“水水中转”,推动沿海主要港口煤炭、矿石、焦炭等大宗货物集疏港由公路改为铁路和水路运输。
(二)推动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多式联运重点项目建设。加强规划重点项目督导,加大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探索,提炼一批试点经验和典型案例。
(三)继续做好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推广应用工作。指导各市新增和更新的公交车、出租车中新能源车辆比例严格执行生态环保目标要求。积极协调推动出台新能源车辆购置及运营补贴支持政策,调整车辆结构,保障公交、出租领域新能源车辆使用比例。加大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推动城市绿色出行。
谢谢!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三项攻坚行动方案的总方案中提出要强化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能否详细介绍一下我省将采取哪些措施?
侯翠荣
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是空气质量标准六项污染物指标中PM2.5和臭氧的共同前体物。因为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排放污染物的存在,才造成了PM2.5和臭氧污染,所以必须要对这两项污染物进行协同减排,优化管控措施,控制PM2.5和臭氧污染,从而提升治污综合效益。
在VOCs管控方面,主要采取三方面的具体措施:
一是强化源头减排。对于VOCs污染防治,源头管控的措施在整个工艺流程过程的控制中,是治理成效最明显、经济环境效益最佳的一个环节。前期,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方案,对完成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的企业可以豁免末端治理设施建设。VOCs排放大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涂装、包装印刷领域,企业完成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可以豁免末端治理设施建设,即源头替代后没有高排放的原辅材料,后续就无需再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同时,这也是大气污染防治资金的一个投向,此类源头替代能够得到大气污染防治资金补助。比如,喷漆工艺的VOCs挥发排放问题值得关注,此前一家机械加工企业在加工过程中有喷漆工艺,由于油漆或涂料是液体,其固态物一般只占总量10%-15%,使用涂料油漆后,最终只有约10%的固态物附着在物体表面,80%-90%都会成为污染物挥发到空气中。这家企业喷漆工序完成源头替代后,原来的污染治理设施可停运,每年能节省运维成本约90万元。同时,新投用的车间也无需同步建设污染治理设施,约节省资金100万元以上。化工类企业也是VOCs排放较为重点的行业,可以使用非卤代烃、非芳香烃作溶剂,溶剂可进行替代,或减少溶剂的使用种类和数量。企业在达到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效果的同时,也节约了成本开支,从而达到双赢。
二是提升治理水平。对含VOCs的物料储存、转移和输送及设备和管线组件、敞开液面和工艺过程等开展全方位、全链条、全环节审视和排查。例如,在工地建设或家庭装修中,存在油漆桶、涂料桶敞开的现象,即“敞开液面”。VOCs的特点是无时无刻不向外挥发,因此要对这些敞开环节进行全方位排查,对于达不到无组织排放标准的现象、环节进行治理,同时也要对简易、低效的治理设施进行清理整治,这既是治污所需,也是安全管理的必要。
三是提高监管能力。加强VOCs治理帮扶,同时进一步提高完善智慧化管控手段。VOCs产生的普遍严重的环节是大量的动静态密封点的泄露。例如,在石化行业或制药企业中有大量管线,管线上存在贴亮的密封点,即接口。要防止动静态密封点泄露,这项工作就是泄漏的检测和修复,简称LDAR。该项工作也是国际通行的、能够成熟有效地控制VOCs的重要措施。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中密封点数量众多,管理存在困难。目前,省生态环境厅正在推进化工园区LDAR平台建设,通过该平台对动静态密封点进行汇总统计,自动筛查问题线索。
在NOx治理方面,主要推行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和移动源污染管控:一是长流程钢铁企业全面创建环境绩效A级。达到A级后,在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企业可不执行强制性减排措施。二是水泥、焦化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改造完成后,企业可享受排污税优惠政策,降低运行成本。另外,列入关停退出计划的水泥和签订产能转出协议的焦化企业,不再实施超低排放改造,避免投资浪费,但污染排放必须满足法定要求。三是工业炉窑、锅炉综合整治。对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不规范、运行不正常、维护不到位,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使用不正常的,强化帮扶指导,推动整改提升。四是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综合治理,抓好有关法定责任有效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
- 消除重污染天气 山东大气传输通道城市10家钢铁企业产能全部转移退出2023/7/4
- 我国将开展3大攻坚行动改善空气质量 到2025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202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