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春风”拂过华夏大地,多个省市相继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方案细则,全面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一视同仁对待各种所有制企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民营企业家代表纷纷表示,要紧抓机遇谋发展,切实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高质量发展民营企业在行动
5月7日,恒力集团旗下恒力重工隆重举行3艘82000载重吨新造散货船命名仪式。仪式现场,3艘船依次排开,蔚为壮观。这是恒力重工首次同时为3艘船举行命名仪式,也由此拉开了多类型船舶批量化建造、节拍化交付的序幕。
“过去30年,我们靠实干创造了很多辉煌。未来,我们还要靠实干开创更多精彩。”恒力集团董事长、总裁陈建华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恒力集团进入纺织领域31年、化纤领域23年,进入石油化工、新材料领域15年,进入造船领域2年多,一路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把很多不可能变为可能,把可能变成现实。今年以来,恒力重工“海洋工厂”生产效率不断提升,“未来工厂”产能不断释放,已迎来高效率建造、快速度发展的崭新阶段。
在参加民营企业座谈会后,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表示:“作为新时代民营企业家,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多年来,坚定不移推进养猪技术创新,端牢中国肉盘子,一直是牧原谋求发展的精神内核。
秦英林接受采访时指出,民营企业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强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立足牧原自身,即是要通过推进中国养猪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近年来,牧原持续探索养猪绿色发展之路。创新空气过滤猪舍,解决猪病防治难和养猪臭两大行业难题。不仅养猪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还通过臭气治理把猪粪全部资源化利用,变成涵养农田的肥料,帮助农民增收。
同时,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牧原致力于构建产业共享平台,带动更多农户养猪致富。2024年,牧原就为行业提供种仔猪618.7万头,服务6334个养殖场/户,养殖户收益19.99亿元。
民营企业迎“春风”
近年来,随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组以及新业态的涌现,内外部环境均发生变化。
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看来,民营企业座谈会深刻把握了当前形势,从更加系统、更加全面、更加精准的角度提出一系列极具针对性和落地性的指示、要求,回应期盼,直击痛点,对企业、行业甚至整个经济社会都影响深远。
“浙江创新氛围非常充足,总书记当年在浙江工作时,要求企业不断自主创新、转型升级。如今浙商不断涌现出如此多的优秀代表,这既是浙商创新精神的体现,也是党和政府一以贯之关心、鼓励和支持民企发展的结果。”南存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公司在着力打造绿色能源、智能电气产业生态群的同时,积极布局石墨烯新材料、氢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推动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下一步,正泰也将以更大的力度打造新质生产力,加强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和前沿科技的融合,不断培育具备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属性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同时深入推进全球区域化、本土化战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找准定位、持续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同样在浙江,近年来传化集团旗下传化智联积极把握人工智能、新材料新技术的探索和应用,不断拓展业务边界。
“座谈会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民营经济迎来了又一个春天,激励企业投身国家战略布局,发挥过去积累的优势,大力推动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让企业增强竞争力,焕发新的生机。”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表示,一方面,传化集团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巩固化学化工、智能物流等产业优势,推进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的创新布局。
另一方面,集团将增强全球化发展,向世界一流目标迈进,从过去“市场出海”向“战略出海”升级,并基于对产业格局的预判,推动市场、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双循环布局。
多地已出台细则
今年2月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明确,要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坚决破除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解决民营企业发展实际困难。
近段时间以来,各地方先后发布措施细则,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江苏2024年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58.2%的经济总量、45.3%的外贸进出口、66.1%的社会投资、61.8%的税收、79.3%的企业用工岗位、92.2%的高新技术企业。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就在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后不久,江苏就公布了《江苏省民营经济促进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草案》提到,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依法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数据主管部门应当推动公共数据有序向民营经济组织开放;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新场景开发建设等。
《草案》同时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应当坚持有事必应、无事不扰,为民营经济组织提供精准化、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
近日,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围绕五大领域推出十八条具体措施,明确到2025年底实现市场监管效能全面提升,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根据《通知》,至2025年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年服务企业20000家次以上,推动1000家“大企”结对5万户个体工商户,市场监管涉企现场检查总量降低20%,重点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指导率100%,全省公平竞争环境社会满意率达到96%以上。
在中部地区,5月12日河南省会郑州市也最新发布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下称《方案》)。
《方案》明确,经过3年左右努力,全市民营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对全市经济社会贡献度显著提高。民营经济主体数量持续增长,增速保持全国主要城市前列。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加,在全市技术创新成果中的比重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质效显著提升,市场准入、公平竞争、权益保护、金融支持等领域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民营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领军企业。(证券时报)

- 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多省市出台细则优化市场环境2025/5/28
- 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释放三大信号2025/3/4
- 央行等五部门联合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2025/3/3
- 央行等五部门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20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