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作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血脉”,其成本直接关系实体经济活力。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落实情况汇报,对持续推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做出一系列部署,为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划定清晰路径。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室主任周志成表示,自开展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以来,我国相关部门纷纷出台降低物流成本的政策举措,31个省(区、市)均已印发细化实施方案或任务清单,形成了“央地协同、上下联动”的良好政策环境。
“今年上半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14.1%,是有物流统计制度以来的历史最低点。”周志成预计,到年底这一比率将降至14%以下,“十四五”期间,累计可节约物流成本超过1.1万亿元,为实体经济发展贡献“真金白银”。
物流成本的稳步降低,也为物流业需求端扩张注入了强劲动力。当前,供应链上下游产供销衔接效率显著提升,企业经营的内生动力逐步增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物流业新订单指数已连续8个月稳定运行在景气区间。从细分领域来看,9月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多式联运领域及邮政快递业的新订单指数,环比均实现0.5个百分点以上的回升,物流市场需求的韧性与活力持续凸显,为宏观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快递业为例,前三季度,快递市场蓬勃发展,有力支撑国内消费向“优”升级,快递业务量预计将达1450亿件左右,快递业务收入预计将超万亿元。与之相对应的是,前三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预计将超9万亿元,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内生动能。快递行业有效满足节假日、毕业季、开学季等消费需求,深化与文旅体育协同发展,提升农村消费服务广度与深度,市场规模稳步扩大。自3月以来,单月业务量均超160亿件。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不是一蹴而就。周志成表示,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副总经济师胡焓表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不同运输方式,以及运输、仓储、配送等不同物流环节,提高物流一体化衔接转换效率;统筹推进物流业与制造、商贸等产业融合创新,促进现代物流与重大生产力布局协同发展;推动区域间、城乡间一体协调发展,畅通国内国际物流网络,服务支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此,会议指出,要持续推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加快建设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现代物流体系,深化货物运输结构调整,加强多式联运管理制度、规则标准协调衔接。同时强调,“要加快物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要推进物流数据开放互联,推动人工智能等与物流深度融合,促进物流数智化发展”。
“虽然我国多式联运的比例有了很大提升,但是跟国外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主要问题还是存在各种制度障碍和规则约束。”周志成指出,数据开放共享、装备标准合规和单证统一规范等方面深化改革、技术创新,推动物流降本增效潜力巨大。
会议还针对物流行业发展的关键支撑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加大物流仓储设施等领域投资,优化布局、完善功能”“要加大对物流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短期融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动物流主体做强做优做大”。
胡焓认为,随着这些政策举措的落地实施,以及物流数智化转型、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的持续推进,我国物流行业将在降本提质增效的道路上不断突破,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支撑。(经济参考报)

- 国常会:持续推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202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