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首页 >行业热点 >行业热点
地方积极布局 抢抓中国东盟合作升级机遇
发表日期:2025/11/18 10:43:21 经济参考报
    

中国—东盟自贸区合作升级正开辟着区域合作的新空间,其中数字经济、绿色贸易等成为重点领域。记者注意到,为抢抓区域合作机遇,近期,广西、云南、海南、福建等与东盟经贸关系密切的省份接连部署,从加快规则制度对接到升级物流通道,再到优化产业布局等,多维度发力,加强与东盟市场的对接。

10月28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正式签署,这被看作是双方合作的重要里程碑。“3.0版升级,有力推动区域数字科技赋能、绿色产业合作、产业链供应链互联互通和标准规制对接,促进区域内大市场和产业链供应链加快融合发展。”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最近的发布会上介绍,许多地方和企业已经行动起来,积极研究议定书新规则,为议定书生效后抢抓新机遇做好准备。

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桥头堡”的广西,在议定书签署当日即启动了“拥抱自贸3.0”系列活动,并揭牌成立中国—东盟自贸区3.0桂企出海服务站,旨在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市场拓展等综合服务。同日,广西南宁举办了“面向东盟的规则对接与贸易促进合作交流会”,通过政策解读、成果发布、实践分享三大核心环节,助力企业适配东盟合规要求,推动区域标准与自贸规则高效衔接。

福建与中国—东盟中心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东盟周”正在福州举办,探讨从特色农产品到优质制造业的深度合作,搭建政策对话、务实合作与民心相交平台。

此前,云南、海南等地也结合自身定位,针对深挖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机遇展开部署。其中,云南表示,将全面加快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持续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硬联通”;海南正在为全岛封关运作做准备,努力打造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提出将进一步推动同越南等东盟国家在经贸领域深化合作。

各地政府积极布局,看到的正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广阔市场以及合作升级蕴含的巨大商机。

从发展历程看,中国已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东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方贸易额达9823亿美元,比2002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之初增长了17倍。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6.18万亿元,增长9.1%,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6.6%。

议定书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与东盟自贸合作的进一步拓展升级。商务部国际司负责人表示,双方一方面将共同促进数字、绿色等新兴产业发展,释放更大潜力,另一方面将加强标准、规制对接,促进基础设施和供应链互联互通。

中国社科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许利平表示,此次升级的关键变化在于,合作重心正从传统的关税减让,转向以规则、规制、标准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3.0版最大的亮点,正是聚焦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通过推动规则与标准的衔接,实现更高水平的“软联通”。

这些变化精准契合了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升级需求。比如,近年来,数字经济为双方经贸合作开辟了新空间,其中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不断突破传统贸易限制,推动双边贸易规模持续攀升。同时,数字金融、数字物流等新兴业态已深度融入产业链各环节。

3.0版升级议定书更加注重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支持,通过促进电商应用、支持数字化转型和完善融资服务等举措,助力企业更好地融入区域价值链。

在政策红利加速释放的背景下,中国—东盟自贸区合作升级正在为企业开启新的发展空间。

在广西中越边境崇左市的中国·东盟(浦寨)小商品采购中心,广西格洛贝斯跨境贸易电商公司越南电商主播赵妮妮通过TikTok Shop向越南消费者推介中国商品。“TikTok在越南很流行,年轻人特别喜欢购买中国商品。”赵妮妮表示,她销售的景德镇陶瓷和智能厨房小家电深受越南消费者欢迎。

该公司负责人邵志刚说:“我们重点开发的越南市场表现强劲,流量高峰时日均订单可达数百单。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的签署,将为跨境电商发展带来极大利好。”

展望未来,业界专家指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正从以关税减让为核心的传统模式,全面转向以规则、标准对接为特征的“制度型开放”,在推动数字贸易、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深度融合的同时,也为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更顺畅地融入区域价值链创造有利条件。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区域合作将创造更大的发展机遇。(经济参考报)

信息监督:马力 010-63967913 13811615299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兰格钢铁网站刊登本图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更多钢铁价格信息,请下载兰格钢铁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