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两大平原综改一年 大农业遭遇资本难题
发表日期:2014/7/16 8:08:43 兰格钢铁
《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复一年之后,农业现代化探索仍面临重重阻力。
作为国家唯一一个关于农业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两大平原”承载着探索农业现代化路径的重任。此外,作为黑龙江省“经济建设史上唯一上升到国家层面的重大发展战略”,“两大平原”被纳入黑龙江省“五大规划”发展战略之中,成为全省五大发展主线之一。
不过,“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仍面临农业融资、创新经营主体、土地确权等一系列体制难题。
大农业遭遇资本难题
在粮食生产重心北移的背景下,拥有肥沃黑土地和丰富水资源的黑龙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在全国粮食安全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以占全国粮食总产1/10的比例和占全国粮食商品量近1/6的比例,实现了粮食总产和商品量的双第一。
而在黑龙江能源经济不景气,经济增速严重下滑的情况下,要扭转一季度经济增速全国垫底的地位,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看来,现代化农业潜力巨大。
“黑龙江的优势是农业,在全国的地位不可替代。”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焦方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根据国务院的批复,“两大平原”的几大改革试验任务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发展等。其定位是,建成国家商品粮基地核心区、绿色食品生产样板区、高效生态农业先行区和统筹城乡发展先导区,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实现“四化同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不过,如何实现农业与资本的结合,成为改革试验面临的一大障碍。
“现在农村金融服务发展非常不足。”在7月13日举办的“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论坛上,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副司长黄延信表示,国有几大银行在县一级只收存款不放贷款,商业银行靠不住,政策性银行又服务大项目,金融资本流向大城市、大企业、大工程,而难以服务农业。
在东北地区,尤其是“两大平原”,地多人少,农业规模化发展条件优越,但是农户发展规模生产所需的资金往往难以向银行贷款,土地也无法抵押,形成融资困局。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倾向于从农村吸收存款,很少放出贷款,使得农村地区资金不断外流,而现代农业缺乏资金动力。
黑龙江省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主任陈永昌认为,农户无法抵押贷款,农民无法增收致富等问题的根源在于土地产权模糊,应该进行土地确权、颁证,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
“黑龙江是农业大省,有先行先试的条件和资本。”陈永昌表示,黑龙江的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应该在这方面为全国趟路子。
能否适用全国?
“黑龙江要摸索出能在全国推行的经验。”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主任王忠林在上述会议上表示,当初提出“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时,也有人质疑黑龙江的经验能否在全国推广。
黑龙江省土地面积广阔,但人口稀少,人少地多成为当地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发展的一大优势。但是,其他粮食主产区都难以具备黑龙江这样的优势,尤其是曾经的产粮第一大省河南,全省人口上亿。
在中国其他传统农业区,人多地少是阻碍农业现代化的一大因素。此外,很多地方农户的土地被切割成碎块,难以形成规模化种植,也就难以实现机械化耕作。
此外,这些地区的农民种粮收入少、增收慢,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土地大量撂荒。
这些传统农业区存在的问题,对于黑龙江来说,并不是主要问题,因而难以在此进行改革试验。
而它与传统农业区的另一大差别就是农垦系统。农垦系统与地方的博弈是个老话题,虽然在地方,但又不归地方管,自成体系,这是“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绕不过的一大问题。
黑龙江一位专家表示,国有农场掌握着大量土地,而且现代化水平很高,同时,国有农场与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一样都是企业办社会,里面有学校、医院等各种机构。
“农垦不会取消,它也是企业,以后的趋势是逐步剥离社会业务。”中央某负责农业改革的官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虽然剥离社会业务对于地方是一笔负担,但地方也不是都反对,地方乐意要农场办的医院等机构,因为医院是盈利的,而学校教育则是一大负担。
作为国家唯一一个关于农业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两大平原”承载着探索农业现代化路径的重任。此外,作为黑龙江省“经济建设史上唯一上升到国家层面的重大发展战略”,“两大平原”被纳入黑龙江省“五大规划”发展战略之中,成为全省五大发展主线之一。
不过,“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仍面临农业融资、创新经营主体、土地确权等一系列体制难题。
大农业遭遇资本难题
在粮食生产重心北移的背景下,拥有肥沃黑土地和丰富水资源的黑龙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在全国粮食安全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以占全国粮食总产1/10的比例和占全国粮食商品量近1/6的比例,实现了粮食总产和商品量的双第一。
而在黑龙江能源经济不景气,经济增速严重下滑的情况下,要扭转一季度经济增速全国垫底的地位,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看来,现代化农业潜力巨大。
“黑龙江的优势是农业,在全国的地位不可替代。”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焦方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根据国务院的批复,“两大平原”的几大改革试验任务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发展等。其定位是,建成国家商品粮基地核心区、绿色食品生产样板区、高效生态农业先行区和统筹城乡发展先导区,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实现“四化同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不过,如何实现农业与资本的结合,成为改革试验面临的一大障碍。
“现在农村金融服务发展非常不足。”在7月13日举办的“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论坛上,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副司长黄延信表示,国有几大银行在县一级只收存款不放贷款,商业银行靠不住,政策性银行又服务大项目,金融资本流向大城市、大企业、大工程,而难以服务农业。
在东北地区,尤其是“两大平原”,地多人少,农业规模化发展条件优越,但是农户发展规模生产所需的资金往往难以向银行贷款,土地也无法抵押,形成融资困局。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倾向于从农村吸收存款,很少放出贷款,使得农村地区资金不断外流,而现代农业缺乏资金动力。
黑龙江省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主任陈永昌认为,农户无法抵押贷款,农民无法增收致富等问题的根源在于土地产权模糊,应该进行土地确权、颁证,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
“黑龙江是农业大省,有先行先试的条件和资本。”陈永昌表示,黑龙江的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应该在这方面为全国趟路子。
能否适用全国?
“黑龙江要摸索出能在全国推行的经验。”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主任王忠林在上述会议上表示,当初提出“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时,也有人质疑黑龙江的经验能否在全国推广。
黑龙江省土地面积广阔,但人口稀少,人少地多成为当地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发展的一大优势。但是,其他粮食主产区都难以具备黑龙江这样的优势,尤其是曾经的产粮第一大省河南,全省人口上亿。
在中国其他传统农业区,人多地少是阻碍农业现代化的一大因素。此外,很多地方农户的土地被切割成碎块,难以形成规模化种植,也就难以实现机械化耕作。
此外,这些地区的农民种粮收入少、增收慢,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土地大量撂荒。
这些传统农业区存在的问题,对于黑龙江来说,并不是主要问题,因而难以在此进行改革试验。
而它与传统农业区的另一大差别就是农垦系统。农垦系统与地方的博弈是个老话题,虽然在地方,但又不归地方管,自成体系,这是“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绕不过的一大问题。
黑龙江一位专家表示,国有农场掌握着大量土地,而且现代化水平很高,同时,国有农场与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一样都是企业办社会,里面有学校、医院等各种机构。
“农垦不会取消,它也是企业,以后的趋势是逐步剥离社会业务。”中央某负责农业改革的官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虽然剥离社会业务对于地方是一笔负担,但地方也不是都反对,地方乐意要农场办的医院等机构,因为医院是盈利的,而学校教育则是一大负担。
信息监督:马力 010-63967913 13811615299
相关文章
- 黑龙江两大平原综改一年 大农业遭遇资本难题2014/7/16
- 黑龙江省孤残儿童技工学校体育场工程2014/7/14
-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技术研究中心项目2014/7/14
- 7月14日黑龙江建龙对省内建筑钢材出厂价格信息2014/7/14
- 官员解黑龙江稳增长:两千多亿基建资金不算多2014/7/11
- 7月9日黑龙江建龙对省内建筑钢材出厂价格信息2014/7/10